

第72章 办军校二
书名:我在大明当皇帝的日子作者名:一颗大白菜-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087更新时间:2023-01-21 23:12:46
崇祯元年三月初一,朱由检在太和殿内举行大朝会。
朝堂之上朱由检事先安排的人兵部主事张国维上前奏事道:
“今大明兵弱将怯,在辽东战事上一败再败,以至于现我大明将士无胆于建奴野战,在野外遇建奴则望风而逃。臣提议开办武学培育精兵强将。”
朝堂上的勋贵们听到此话心中大惊,开办武学专门培训武将?你们这些文官是想撇开我们这些勋贵单干呀,那还了得!
自土木堡之败后我们这些勋贵已经俯首认输不再参与朝堂之事了,你们这些文官这是得寸进尺打算连我们勋贵们最后一块自留地都要夺去么?
朝堂上一时哗然武将勋贵们一时间面面相觑交头接耳的讨论了起来。那些不知情的低品级文官们也开始交头接耳,相互交流彼此之间的意见。
英国公张维贤因为事先收到消息,此时眼观鼻鼻观心,摆出一副镇定自若面无表情。
朱由检也派人给成国公朱纯臣通了气所以他也是提前知道此事的,但是因为有把柄在朱由检手中所以他也不敢跳出来反对此事。
定国公徐允祯,见两位大佬在前面呆若木鸡一动不动没有说话的意思,他自己却按耐不住了,于是便出列反对道:
“我大明自太祖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立武学之先例,太祖曾曰:立武学是歧文武为二途,自轻天下无全才矣,武学专讲韬略,不事经训;专习干戈,不闲俎豆,拘于一艺之偏之陋哉!今又欲循旧用武学、设庙学,甚无谓也!故臣认为办武学之事不妥。”
临淮侯李弘济也出列指着张国维的鼻子厉声喝道:
“张国维!你欲毁坏祖宗之成法,其心可诛!”
其他的侯爵、伯爵以及五军都督府的一些将军也指着张国维七嘴八舌的骂道:
“毁坏祖制,其罪当诛!”
“将他押往诏狱严刑拷问。”
“老匹夫!一肚子坏水,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娘希匹的…”
一些没什么学问的武将们越骂越过份,直接开始问候张国维的家人了。
文官们见到平时一盘散沙的勋贵武将们突然联合起来骂张国维了,那还了得,在他们的认知中都是文官联合起来欺负武将,哪有武将两合起来欺负文官的。
于是乎文官们开始帮张国维帮腔一大堆之乎者也把勋贵武将们骂得晕头转向。
文官和武将分为两个阵营相互对骂,一时间大殿之内嘈嘈嚷嚷比菜市场还要热闹。脾气不好的人都开始撸起袖子准备给对面进行人身攻击了。
看到这种局面朱由检不由的想起前世在电视里看到某岛国举行议会的场面,议员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吵得不可开交,相互斗殴发的头破血流的场景也时有发生,有的女议员在推诿的过程中衣服都被扯掉了。
朱由检给伺立在一旁的王承恩递了一个眼神,王承恩立马心领神会,扯着喉咙用尖细的声音喊道:
“肃静!朝堂之上成何体统!”
群臣见王承恩发话了,立马安静了下来纷纷返回自己原先的站位然后跪地请罪道:
“臣等殿前失仪,请皇上恕罪。”
“嘈嘈嚷嚷成何体统,所有人通通罚俸一个月!”朱由检表现得很生气,其实内心乐开了花,借机扣了所有人一个月的工资,这又为他省下了不少的钱。
“都起来吧!”
“谢皇上!”所有人如蒙大赦纷纷起身,一些清水衙门的官员则是心有戚戚焉,如丧考妣一般,一不小心把这个月的工资给扣没了,家里还等着钱买米下锅呢,下个月怎么过?难道又要到同僚那里去打秋风?
“黄爱卿你是首辅,对于张爱卿的开办武学的建议你们内阁是怎么看?”朱由检对站在文官队列最前排的黄立极问道。
黄立极低眉垂目拱手答道:“回禀皇上,前朝王荆公曾言: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法,臣亦欣然认同此言。臣认为天下无百年而不弊之法,法应当因时而改,顺势而变,时势异则法异,不可一法贯之,故臣认为如今时局应当开办武学。”
“好!好一个天下无百年而不弊之法,好一个时势异则法异,黄爱卿认为当今之时局与太祖立国之时局有何不同?为何太祖之时不开武学如今却要开办武学?”
“回禀皇上,太祖立国之初武功赫赫,麾下猛将如云,大明之军威威加海内,四夷宾服。然蒙元入主中原百年,神州陆沉,教化不彰,我儒家子弟凋零,故太祖认为当务之急乃首重教化,而武学非急务也。现如今,天下承平已久,偃武连年,士族懈待,将不知教,兵不知习,以至于兵弱将怯,屡战屡败,是故应当开办武学精兵强将也。”
听黄立极把话说完后,朱由检满意的点了点头又看向站在武官队列前排的成国公朱纯臣问道:
“朱爱卿,关于设立武学一事,你们五军都督府怎么看?”
朱纯臣拱手答道:“回禀皇上,臣亦认同黄阁老的意见,认为当今之局势应当开办武学,培育精兵良将。”
朱由检端坐在龙椅上扫视了大殿里的文武大臣们一眼,见没有人跳出来说话了,然后问道:
“诸位爱卿,对于此事可还有异议者?”
“臣等无异议!”众大臣们拱手回应道。
文官们对办武学这件事大多都持支持的态度,武学都是文官办的那么文官在军队里的话语权又重了一分。
至于武将们,大佬都明确的表示支持了他们也不敢再造次,跳出来表示反对了,更何况他们武将的确如人家说的那样战力低下屡战屡败。人家用这件事来拿捏你,事实如此你也不好反驳了。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了,那么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办武学的事情全权交由兵部去办,工部、礼部从旁协助。”
筹划了两个月的事情今天终于完美收工了,朱由检内心狂喜,自己终于凭借着政治智慧在朝堂上达成了自己的目的了,改革大明的万里长征也终于走出了第一步了。
兵部尚书孙承宗、工部尚书徐光启、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孟绍虞异口同声同时应答道:
“臣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