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3

书名:省府大院作者名:纳川本章字数:2890更新时间:2023-12-27 20:18:56

  

  张青云说:“算了算了,我不是当官的材料,好自由,不爱受约束,还是当老师合适!”

  闲扯了一会儿,看时间快到了,顾主任陪着张青云就走进了会议室。台上有两个座位,一个是主持人的,一个就是讲课老师张青云的。

  首先由顾主任主持,他喝了一口水,清了清嗓子说:“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东州市委党校的教师张青云同志,来为大家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辅导。张老师是党校的政治老师,对国际国内政治和经济都很有研究,在许多刊物上发表了自己的论文,他的课很精彩,希望大家注意听讲。下面请张老师给大家上课,大家鼓掌欢迎!”

  顾主任讲话的时候,张青云用眼睛扫视了一下会场,在第一排正中的位置,他一眼就认出来了王天成。

  王天成是几个月前刚刚被任命为东州市委书记的,此前是清河省的常务副省长,省委常委。在整个清河省,他都是有争议的人物。作为副省长,他的光辉伟大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电视和报纸上,张青云不可能不注意他,研究他。

  关于王天成,张青云关注他好多年了,清河省就这么大,就出了那么些大人物。而像王天成这样,争议比较大、民间说什么的都有的却很少见。

  王天成是本省平原市东方县张槽乡王家村人,早年丧父,母亲守寡,怕再嫁人孩子跟着受气,就带着他和一个弟弟、一个妹妹艰难度日。到底他当时有多穷,张青云从在党校工作的同事那打听到,听说从小王天成就没有穿过多少鞋,大冬天里,还经常看他赤着脚。最经典的说法是,他考上省里的一所大学要去上学时,因为家里一分钱也没有,没办法,王天成到了村支书家,借了三十斤红薯片子,算上学的粮食。村支书又给他拿了几块钱做路费,那是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事。

  大学没上完,“文革”开始了,王天成学的是矿山机械,就被分到清河省西部一个国家大型煤矿,做了技术员。虽然煤矿也搞什么“抓革命,促生产”,但毕竟全国人民都要吃饭,都要烧煤,所以煤矿的生产不能停。在煤矿,王天成一步一步,从技术员、矿办秘书、宣传干事、做到了车间主任、副矿长、矿长,等知识分子得到大批重用的时候,他做了国家大型企业清煤集团的党委书记兼总经理,手下有几万员工。

  在清煤集团,他推行了几项改革,比如减员增效、剥离不良资产,下放学校医院,进行技术革新,使清煤集团的效益在全国同行业都进入了前三位。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但他的改革也必然触犯了许多人的利益,得罪了不少人,甚至许多人扬言要杀了他,和他同归于尽。

  社会上对他的传言也不少,说他从改革中得到了多少多少利益,手里有多少多少钱,并且乱搞男女关系。

  他当了三年的集团老总和党委书记,成绩有目共睹,但因为社会上传言太多,煤炭系统许多领导对他有看法,几次提拔,都研究来研究去,没有了下文。

  当时的清河省省委书记叫刘震天,是老红军出身,“文革”前做过国务院一个部的部长,文革中靠边站了,被下放到了清煤集团下面的一个煤矿劳动,虽然和王天成不认识,没打过交道,但知道王天成是技术员出身,不是造反派,搞管理确实有一套,清河省要做大工业规模,确实需要这样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

  刘震天打听到煤炭行业不用王天成,就找到部长,把王天成要了回来,任命为清河省最大的工业城市西平市的市长。西平市本来工业基础就好,煤炭、石油、化工、机械在全国都排得上名次。王天成到了那里,更是如虎添翼。他在西平市大面积进行了国有企业改制,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发展多元化,最高峰的时候,整个清河省的全国名牌产品大部分出自西平市,整个西平市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了全省的一半,经济总量超过省会东州市,成为整个清河省的第一经济强市。

  因为政绩实在突出,在省委书记刘震天的一再关照下,王天成做了省委常委、西平市委书记,直到最后到了省里,做了常务副省长。

  当然,王天成因为敢想敢干,一向是别人议论的中心。比如他当西平市委书记时,为了保护当地的民营经济发展,规范几个“大盖帽”的乱收费,曾经出台了一条著名的规定,要求全市所有的“大盖帽”,像工商、税务、卫生、监察、城管执法等等一律放假半年,不准上街罚款,都呆在办公室,谁上街处理谁,甚至开除公职。这招虽然用得绝了点,但一段时间内,还确实管用,“大盖帽”们不敢随便上街罚款掀摊子了,街道上虽然乱了点,但民营经济确实发展很快。老百姓再也不怕这些“大盖帽”们了。以往老百姓纷纷议论,说这些“大盖帽”利用职权没少欺负人,对外地客商,有“关门打狗”的说法。就是先把你引进来,然后再想办法刁难你,让外地客商“穿着西装进来,穿着裤衩出去”。

  也有人说王天成的做法有些矫枉过正,有人说他是疯子,特别霸道,认准的事情八匹马也拉不回,告状信也不少。当时刘震天书记也退了,没人给他说话,他只好回到省里,做了副省长,后来又熬成了常务副省长。

  过了三年,东州的市委书记又出现了空缺,派谁做书记,省里又议论开了。最后还是当时的云石书记一锤定音。

  他说,派王天成去,虽然有争议,但共产党的干部,有争议的不一定不是好干部,因为他干事,必然要得罪人。干的事越多,得罪的人就越多。有些同志倒是没有争议,但我看也没干出特别突出的政绩。东州是省会城市,关系盘根错节,谁做都难,这个市委书记可能是最难当的,上面婆婆一大堆,得罪了哪个都没有好果子吃!当然是当好的,能干事会干事的。要混,也容易。而那样,我们这一届省委班子就太对不起东州人民了,更对不起全省人民。连一个省会都发展不好,我们还有什么脸面提发展全省经济,建设和谐社会!

  不客气地说,相对别的省会城市,我们东州落后了,经济上不去,交通混乱,城市破烂不堪,外地人到东州,这样形容,说下了飞机,以为到了非洲,到了市区边缘,以为到了县城,再往里开半小时的车,像到了一个地级市,开到清河大道,才知道这是到了省城。甚至有人开玩笑地说,东州是全国最大的县级市!这种面貌再不改变,我们还怎么向全省人民交代?就这样,王天成才出任东州市委的新书记,当然,他还是省委常委。

  以前虽然王天成也去过市委党校,但都是校长和副校长陪同,像张青云这样的小教师,是没有机会接触这样的大官的。这样近距离地看王天成,对于张青云还是第一次。

  王天成个子不高,也就是一米七多一点的样子,在电视上,张青云见过他多次。戴一副眼镜,文质彬彬的,但脸上的两道剑眉和下面一双不怒而威的眼睛,透露出主人心里的冲天豪气。两个人的眼光一对视,张青云微微点点头,算无声地打了招呼。他感到,王天成在打量自己,表情相当友善,看张青云冲他点了头,王天成也点了点头,算表示了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多年当领导,王天成知道,这些知识分子中藏龙卧虎,别看现在是个小教师,只要有机会,他们很快就会一飞冲天,人啊,谁也不知道会混到哪一步。比如自己,当年连饭都吃不饱,最大的理想是有个工作,挣点钱,养活母亲和弟弟妹妹,做个车间主任什么的,至于当矿长,压根就没想到。更别说当市长、书记、副省长了。

  知识分子好面子,需要尊重,你不尊重他,就是用他,他也不会死心塌地地跟你拉套。美国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有句名言:“奴才好用没有用,人才有用不好用!”当大领导的,光有眼光不行,发现了人才,还要善于使用人才。所以,54岁的王天成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认识人才的机会,这次学习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