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章 纪念馆
书名:远航作者名:火爆章鱼本章字数:2077更新时间:2024-12-27 18:12:38
纪念馆是免费的,人很多,马非凡和马飞舟在外面排了半天的队,因为刚刚跑完步,两人身上都有点汗,其他参观者都皱着眉看他们。
一个老年参观者忍不住说:“两位,来参观纪念馆,还是穿的庄重一点。”
绝大部分人都穿着礼服,披着被子一样的披风,也有人穿着比较随意,不过都没有像马非凡和马飞舟那样的。
他们穿的还是从飞船上下来那一身衣服。当初买票的时候,马非凡买的是经济舱的票,准备的也是适合经济舱的票。
经济舱位置比较小,没什么活动空间,只能穿很软很宽松的衣服。头等舱就穿什么都没关系,不过那时候马非凡也不知道能免费升级。
“不好意思,我们是第一次到火星。”马非凡说。
“是地球人吗?还是月球人?”老年参观者顿时来了兴趣,“我们火星现在建设得很好,一点都不比地球差。”
“的确建设得很好。”马非凡说。
“你们是来旅游的还是来移民的?”老年参观者问。
“来旅游。”马非凡说。
“那真是太可惜了。”老年参观者说,“火星现在很缺人口呢。”
“我怎么听说在火星找工作很困难?”马飞舟问。
“谁说的?没有的事。”老年参观者说。
“是你们火星人自己说的。”马飞舟说。
“不可能啊……你是在飞船上听到的吧?是不是个好几年都没回来过的火星人?”老年参观者问。
马飞舟一想,好像那家伙的确好多年都没有回去火星了,都在地球圈,这次回火星还是办退休。
“你怎么知道?”马飞舟问。
“工作难找那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到处都缺人,哎,那个该死的法案。”老年参观者说。
“什么法案?”马非凡问。
“克隆人法案呗,还能有什么法案。都不知道议会里面那些老爷们脑子在想什么,这法案对国计民生的影响太大了!”老年参观者抱怨,“拍拍脑袋就出这么个法案,日子没法过下去……”
他还没说完,门开了,解说员引导下一批人进去纪念馆。老年参观者自己一辆参观车,马非凡马飞舟两人一辆参观车,就这么分开了。
马飞舟问:“什么克隆人法案?”
马非凡摇摇头说:“这我怎么知道。”
“我在新闻上没看到过。”马飞舟拿出手机来翻了翻。
“各位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小艾。”一个一看就很活泼的女孩对马非凡和马飞舟介绍,“两位是地球来的吧,这是第一次来火星吗?”
“是啊。”马非凡看了女孩一眼,觉得有些眼熟,“你是艾茉莉?”
艾茉莉是火星的一个大网红大明星,经常上各种节目,连远在地球圈的马非凡都认识。难道火星政府为了招待马非凡马飞舟两个,专门把这么个大明星拉来当导游?
小艾扑哧笑了一声,说:“当然不是了,艾茉莉小姐怎么可能来这里当导游。我是不是和艾茉莉长得很像?”
这都不是很像的问题,简直一模一样,就是年纪不同。艾茉莉今年应该四十岁了,小艾看着只有二十岁左右。
虽然说现在各种保养品和整容手术都很发达,可是四十岁和二十岁看起来还是有差别的。
“你是艾茉莉的女儿吧,长得这么像?”马飞舟问。
“是就好了。”小艾说,“我们别说这些了,请看前面,这里就是第一批火星定居者的遗迹。”
十几栋破破烂烂的房子,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骨架是拆开的飞船,墙体是火星石头,很多建筑都没有门,只有个出入用的洞口,用大石头顶着。
当年一百零八个先行者,就住在这些房子里面,忍受着火星的日晒雨淋,风吹打雷。火星的雨是酸雨,火星的风是狂风,火星酸雨具有腐蚀性,火星狂风比地球最厉害的风暴还要厉害几十倍。
火星缺吃少穿,医疗资源也不够,花了无数心血才开垦出来的农田,被火星风暴毁了一次又一次。
不过先行者们还不是最惨的,最悲惨的是第二批移民。第二批移民在先行者们到达火星之后二十年启程,科技虽然有所发展,但还没有质的变化,火星上条件改善不多,可他们的名气比第一批先行者差远了。
第一批先行者每个人都有雕像,每个人的生平都介绍的清清楚楚。但是第二批移民连人数多少都没弄清楚,有的地方记载是六十八人,有的地方写的是七十人。
纪念馆这儿倒是给出了解释,小艾说:“其实是这样的,地球那儿出发的记录是七十人,但是到达火星的只有六十八人。”
“就是路上死了两个?”马飞舟问。
“不知道,记录缺失了。”小艾说。
“不会是路上没吃的把那两人吃了吧。”马飞舟开玩笑说。
小艾明显有些尴尬,说:“的确有这样的传言,第二艘去火星的飞船上发生过饥荒,那时候从地球飞到火星需要一年多,路上发现有一大批食物发生了污染,不能食用,他们是靠节食顶过去的,还没有到吃人这么严重。”
马非凡对此不是很感兴趣,问:“马星宇住在哪一间房子?”
“当时条件不好,所有房子都是轮流住的,没有单独的房间。”小艾说,“他先是住在五号楼,后来又住过七号楼,十三号楼,还有八号楼。”
“他的作用很大吗?”马非凡问。
“对,马星宇先生原来是普通的技术员,负责维修农业机械。后来负责修建农田水利,再后来全面负责农业生产,接着去了管粮食仓库和粮食配额。”小艾说。
移民到了火星,最重要的是空气,水,粮食。火星上有水有二氧化碳,只要有电就能把水和氧气转换出来,况且这两样还可以循环利用,接下来就是粮食。
拓荒的时候,谁掌握粮食生产,就会成为权力中心。马星宇其实并没有成为最高领导,但是因缘巧合,最后他却成了名声最高的。
人的际遇就是在时代的浪潮里面上下起伏,马星宇不会想象得到他被火星总理们奉为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