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周易》选读(4)

《周易》选读(4)

书名:观复国学·第四册作者名:聂军本章字数:2723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8

原文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译文

初九,拔起茅草根系相牵,这是同质汇聚所致;往前进发可获吉祥。

原文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译文

《象传》说:“拔起茅草,往前进发可获吉祥”,说明初九的心志是向外进取。

原文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译文

九二,有笼括大川似的胸怀,可以涉越长河,远方的贤者也无所遗弃;同时不结党营私,能够佑助行为持中的君主。

原文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译文

《象传》说:“有笼括大川似的胸怀”“能够佑助行为持中的君主”,说明九二的道德光明正大。

原文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译文

九三,平地无不化险陂,去者无不重回复;能够牢记艰难、守持正固就可免遭咎害,不怕不取信于人,食享俸禄自有福庆。

原文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译文

《象传》说:“去者无不重回复”,说明九三处在“天地”交接的边际。

原文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译文

六四,联翩下降,虚怀不有富实,与近邻未相告诫都心存诚信。

原文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译文

《象传》说:“联翩下降,虚怀不有富实”,说明上卦阴爻都损去了殷实;“未相告诫都心存诚信”,说明阴爻内心均有应下的意愿。

原文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译文

六五,帝乙嫁出少女,以此获得福泽至为吉祥。

原文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译文

《象传》说:“以此获得福泽至为吉祥”,说明六五居中不偏以施行应下的心愿。

原文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译文

上六,城墙倾覆到干涸的城沟里;不可出兵征战,自行减损训诰政令,守持正固以防憾惜。

原文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译文

《象传》说:“城墙倾覆到干涸的城沟里”,说明上六的发展趋向已经错乱转化。

总论

事物对立面的交合、统一,往往是走向亨通的先决条件。泰卦正是以上下交通、阴阳应合阐明事物“通泰”之理。卦象天在下、地居上,《彖传》谓“上下交而其志同”,已明确喻示其义。曹丕论曰:“夫阴阳交,万物成;君臣交,邦国治;士庶交,德行光。同忧乐,共富贵,而友道备矣。《易》曰:‘上下交而其志同。’由是观之,‘交’乃人伦之本务,王道之大义,非特士友之志也。”此说将物“交”而“泰”的道理,又做了进一步的推阐。泰卦六爻所示,无不见“交通”之旨。刘定之指出:“六爻之中,相交之义重:初与四相交,泰之始也,故初言以其汇、如茅之连茹,四言以其邻、如鸟之联翩;二与五相交,泰之中也,故五言人君降其尊贵以任夫臣,二言大臣尽其职以答夫君;三与上交,泰之终也,故三言平变而为陂,上言城复而于隍。”然而,六爻中诫意最深的,当属三、上两爻所体现“泰极否来”的哲理:九三是转化的苗头,以“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示警;上六是转化的终极,以“城复于隍”见义。《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论语·子路》谓“君子泰而不骄”,似均可借以印证泰卦蕴含的“处泰虑否”的鉴戒意义。

否卦第十二

原文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译文

否卦象征否闭:否闭之世人道不通,天下无利,君子应当守持正固;此时刚大者往外、柔小者来内。

原文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译文

《彖传》说:“否闭之世人道不通,天下无利,君子应当守持正固;此时刚大者往外、柔小者来内。”道是表明天地阴阳互不交合、万物的生养之道不得畅通,君臣上下互不交合、天下离异而不成邦国。阴者居内、阳者居外,柔顺者居内、刚健者居外,小人居内、君子居外。于是小人之道增长,君子之道消亡。

原文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译文

《象传》说:天地不相交合,象征“否闭”;君子因此以节俭为德、避开危难,不可追求荣华、谋取禄位。

原文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译文

初六,拔起茅草根系相牵,由于同质汇聚所致;守持正固可获吉祥,亨通。

原文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译文

《象传》说:“拔起茅草根系相牵,守持正固可获吉祥”,说明初六守正不进的意志是为君主着想。

原文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译文

六二,被包容并顺承尊者,小人获得吉祥;大人否定此道,可获亨通。

原文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译文

《象传》说:“大人否定小人之道,可获亨通”,说明不能为小人的群党所乱。

原文

六三,包羞。

译文

六三,被包容而胡作非为,终致羞辱。

原文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译文

《象传》说:“被包容而胡作非为,终致羞辱”,说明六三居位不正当。

原文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译文

九四,奉行扭转否道的天命,无所咎害,众类相依附均获福祉。

原文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译文

《象传》说:“奉行扭转否道的天命,无所咎害”,说明九四济否的志向正在施行。

原文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译文

九五,休止否闭局面,大人可获吉祥;将要灭亡、将要灭亡,就可以像系结于丛生的桑树一样。

原文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译文

《象传》说:“大人的吉祥”,说明九五居位中正得当。

原文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译文

上九,倾覆否闭局势;起先犹存否闭,最后通泰欣喜。

原文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译文

《象传》说:否闭终极必致倾覆,怎能保持久长呢!

总论

物有“泰”,必有“否”,《杂卦传》曰:“否、泰反其类”,即表明两卦之义相互反对。否卦所明“否闭”之理,体现于事物对立面之间不相应和,即上下不交,阴阳不合。卦象天在上、地在下,《彖传》谓“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已明确揭示其义。卦中六爻,下三爻就阴柔者“处否”而言,初六知时能退获“贞吉”,六二被包容顺承一时得“吉”,但为“大人”所不取,六三被包容为非、徒获羞辱,此主于警诫群阴守正勿进;上三爻就阳刚者“济否”而言,九四奉命扭转否道“无咎”,九五休止否道获“吉”,上九倾覆否道有“喜”,此主于嘉勉群阳用力行志。可见,“否”时虽万物闭塞不通,但“否极泰来”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本卦的核心思想是教人当“否”之时,要有转“否”成“泰”的毅力与信念,并给人带来在“否闭”中走向“通泰”的期望。《周书·萧詧传》载后梁宣帝萧詧《愍时赋》曰“望否极而云泰,何杳杳而无津”,表现的正是处“否”求“泰”的焦虑心情。至于九五爻辞“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所蕴含的“惧危能安”的哲理,又对后人产生过颇为深刻的影响。《潜夫论·思贤篇》曾就此发了一番议论:“老子曰:‘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易》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是故养寿之士,先病服药;养世之君,先乱任贤。是以身常安而国脉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