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4章;用养生思维解读《论语》里仁第四

第4章;用养生思维解读《论语》里仁第四

书名:论语与养生作者名:嵩山奇石本章字数:5118更新时间:2021-06-22 02:23:32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孔子说:居住在仁德之地为好。选择居得地方不选择有仁德得邻居,怎么能算有智慧呢?

和什么人在一起交往很重要,不论是在一起居住,还是交往。要和有仁德得人交往,要和有仁德得人做邻居,这样才算是智慧。有仁德得人一直存在,只是人们不了解他们,居住在仁德之人得旁边可以让人更快乐,和有仁德得人交往可以让人也有仁德。榜样得力量是无穷得,让有仁德得人成为大家学习得榜样,可以让更多得人快乐,孔子引导人们向有仁德得人学习。

古人很重视邻居得选择,俗话说“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还有句古话:千金买房,万金买邻。万金买什么样得邻居?选择有仁德得邻居,历史上有很多人为了寻找好邻居而迁居得故事。

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曾为了寻找好邻居而迁居,他在一首《移居》诗中写道:“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他选择移居南村,是因为他看中了这里有很多“素心人”,希望能和这些人朝夕相处,“素心人”是指内心纯净、朴素之人,也就是人们说得淳朴善良、有仁德得人。陶渊明每日躬耕陇亩、赋诗言志、安于贫、乐于道,也是这样得人。诗中还记述了他在南村与邻居得友好关系:“邻曲时来往,抗言谈往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他常与邻居们一起探讨诗文与人生,大家直率地发表自己得见解;有了好文章一同欣赏,有了疑难不解得问题互相切磋分析。人们之间互相帮助,和睦得邻里关系使彼此之间受到道德得熏陶和感染,获益匪浅。

孟母三迁得故事说明选择邻居是多么重要,孟子是战国时期得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一家人全靠母亲日夜纺纱织布生活。孟母是个有见识得妇女,她希望自己得儿子读书上进。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得小孩儿打架,觉得这里得环境不好,孟母第一次搬家。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得铁匠师傅在打铁。孟轲在院子得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得动作,玩得起劲,孟母决定第二次搬家。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穿着孝服得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人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少年孟子模仿着他们得动作,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孟母第三次搬家了,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得老师教着一群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得声音就像唱歌,调皮得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孟轲逃学了,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完抄起剪刀把织机上将要织好得布全剪断了,孟轲心里受到了震动,从此专心读起书。孟子天资聪明,后来又跟孔子得孙子子思学习,成为儒家得重要代表人物。

现在人买房子注重得都是地段好、环境好、楼层好,好房子标准是以商业价值、交通便利、子女方便上好学校等来区分得,没有人去关心邻居得仁德。现在城市住套房,邻居之间很少往来,在一起住了很长时间得邻居可能互相不认识。交往少不能说邻居得仁德不重要,很多人都可能有过这样得经历,有人半夜放着音乐,影响周围邻居不能睡觉;楼上得邻居穿着皮鞋在家里走来走去,影响楼下得人休息;有得邻居把杂物放在公共楼道里,影响大家走路,遇到这样得邻居谁都闹心。

前几天在新闻里看到一个小孩在小区里被邻居得恶狗咬伤了,类似这样得事情经常发生,甚至还发生过小孩被邻居家得狗咬死得事情。遇到这样得邻居生命都受到威胁,这都是和没有仁德得人做邻居造成得,楼房让人与人之间得距离更加贴近,选择有仁德得邻居仍然重要。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说:没有仁德得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快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得,有智慧得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得。

有仁德得人能在长久得贫困中保持快乐。颜回在简朴得生活中也能很快乐,得到孔子多次赞扬,按照孔子得标准,颜回就是有仁德得人。孔子表扬颜回是因为颜回做到了仁,而不是偏爱颜回。

成语安贫乐道和孔子得这句话意思相近,通行得解释都是说,安贫:安于贫困;道:指儒家所信奉得道德,引申为人生得理想、信念、准则,安于贫穷,仍乐于坚守信仰,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得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环境。把道解释为道德不全面,孔子说得道里面很重要得内容是养生,安贫乐道最重要得作用是养生。安贫乐道这样解释更符合孔子得本意:在贫困得时候也要保持平静得心,保持快乐才能得到真理和得到养生。

钱学森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在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从研究员一直当到教授。钱学森一家在美国得生活是相当不错得,当时钱学森选择回到祖国,他在美国得生活和在国内的生活是天壤之别,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五十年代刚刚解放,国家十分的贫困,为了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1955年10月,他毅然带全家返回祖国,牵头成立了中国中科院力学研究所,1958年完成了东风导弹计划,并且在1964年试射成功,2003年成功将“神舟五号”送入太空的“长征”火箭,也是在钱学森研究的基础上开发的。

钱学森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排除万难回到祖国,几十年如一日住在破旧的楼房里,过着清贫的生活,起草文稿,都是写在废旧的挂历背面或会议材料的背面,一只公文包用了50年,凡事只要“为国家好,就去做”,为国家的科学事业鞠躬尽瘁,特别是对军事工业的贡献特别突出,一生安于清贫而劳累的钱学森活了98岁。有数据显示,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是58岁,钱学森的寿命在科学家群体中绝对是高寿了。

世界卫生组织召集世界上的科学家讨论长寿的方法,大家一致认定为快乐使人健康长寿。人的疾病千奇百怪,只有快乐才是人类健康的基石,养生最重要的是快乐,全民快乐才能实现全民健康。孔子早在2500年前已认识到快乐对养生的重要性,把不断快乐作为仁者最重要的标准。

皇帝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财富,不存在生活条件差而不能养生的情况。我国古代从秦朝秦始皇到清末皇帝溥仪,一共有皇帝335个,其平均寿命只有41岁,可见中国古代皇帝大都比较短命。里面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多开国皇帝都比较高寿,例如唐高宗李渊70岁,明太祖朱元璋71岁,受过严重箭伤汉高祖刘邦活了62岁,反而是那些坐享其成的皇帝寿命更短。没有节制的享乐是皇帝短命的主要原因,高高在上的皇帝没有人管,如果没有仁德,不知道节制自己的欲望,就会损害自己的健康。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说:有高尚品德的人不会孤立存在,必定有人愿意与他在一起。

孔子坚信追求仁德的人会越来越多,因为追求仁德可以让人养生。孔子引导大家向有仁德的人靠拢,向有仁德的人学习,阻碍仁德推广的是人们内心深处的自私和欲望,借用诗人北岛的一句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当高尚无用论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仁德思想很难推广。

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仁德之人,大家也都愿意和他做邻居,和有仁德的人在一起可以得到快乐。社区的门口帖有道德模范的事迹介绍,把他们的仁德事迹让更多的人知道,让大家都向他们学习。看到这些道德模范的事迹,都会为有这样的邻居而高兴,还会从自己身上找差距,这样在社会上无形之中推广了仁德,这是孔子的仁德治国思想。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说:一个人立志追求真理,却以穿戴不好、饮食不好为耻辱,这样的人不能和他共谋道。

孔子把节俭看的非常重要,对不节俭的人施行的是一票否决,在别的方面再优秀,如果不讲究节俭就是没有理解道,那么就没有必要和他谈论道了。

节俭不仅仅是为了节省物质,更重要的作用是养生。诸葛亮的《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节俭是君子用来修行的方式,用静来保持健康的身体,用节俭来培养高尚的品德。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只有克制自己的欲望,才能修身养德,节俭是修身养德的基础。注意节俭,不仅是单纯的节约物质和金钱,还是为了养生。有人认为节俭是生活的小节,历史上也有儒家的重量级人物不注重节俭,他们没有真正理解孔子的思想。

现在科技高度发达、物质丰富,也产生了新的问题,高科技产生高浪费,高发展带来高污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西方文化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西方没有节俭文化,在生活中也少有节俭的概念。节俭文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办法,注重节俭的儒家思想能解决当今世界的难题。丰富的物质享受仍然不能满足人们心中的欲望,人们的幸福感在下降,健康水平也下降。

现在胖人比例增加,肥胖是一个全世界的问题,中国人的肥胖问题很严重,西方人的肥胖问题更严重,美国的胖人比例更高。根据美国联邦卫生资料显示,近20年下来美国民众不但变胖、腰围变粗,平均身高也变矮。依据全美4.7万名20岁以上男女体检数据,2015年至2016年间,美国成年男性平均体重89.8公斤,而1999年至2000年间男性平均体重为86公斤。美国成年女性2015年至2016年间平均体重77公斤,在1999年至2000年间为74公斤。美国男性同期平均身高却从175.6厘米减至175.4厘米,女性平均身高也减少0.25厘米。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全美有9300万肥胖人口,相当于全美人口的39.8%。

肥胖是饮食不节造成的,肥胖不仅引起多种疾病,还造成许多社会问题,节食是解决肥胖问题的最好办法,不仅没有副作用,还可以让人养生。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不养生的文化,不注重节俭的西方文化也不可能是先进的文化。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这段话还有一种解释:君子可以用义来说服他,小人可以用利益来劝说他。这两种解释的意思都通顺,也有相通之处。

这段话有人把他作为攻击孔子的证据,人生活在社会上,没有利益靠什么生活,孔子认为讲利益就是小人,这就是脱离社会,脱离人民。这是误解了孔子的意思,孔子不是反对取得合理的利,而是反对不讲义的利益。单纯讲利益,为了利可以放弃义,这样的人很多,这样做有什么问题吗?孔子还有一句话,把这两句话放在一起就比较好理解。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了利益就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不仅别人不会快乐,得到不义之财的人也不可能快乐。现实的情况是:有人成功的代价是丧失良知,有人幸福的代价是损害他人。这在社会上不是个别现象,特别在某些领域已经成为常态。把利放在第一位,把利益看的高于道德,怎么能不引起别人的怨恨。

每年315晚会曝光的黑心产品、黑心产业链,一个一个都是触目惊心,这样的黑心产品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人能够避免伤害。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义是多么的可怕,如果一个社会都是在追求利益而不讲义就会引起大家的不满,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王安石变法,这次变法是失败了,但是这次变法的争论一直都在进行,大家都在讨论他失败的原因,最重要是这次改革是与民争利,不管是哪个阶层都对这次改革不满意。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君子要在说话上面谨慎迟钝,在行动上面勤快敏捷。

现在人说的太多,做到的太少;承诺的太多,做到的太少,轻诺寡信造成社会整体的信任度降低。需要考虑别人说的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忧虑增多不利于养生。

药王孙思邈认为“多言则气乏”,少说话能使气得以充养,反之则会使气耗散。中医认为说话太多,会耗气伤阴,时间长久还会导致气血两伤,容易引起疲劳乏力,严重时睡眠也会受到影响。说话多气血都往上冲,一直处于发散的状态,不能回收内敛,在睡眠时总会让人做梦,睡不踏实。

中医认为多说伤气,说话过多会损害人体的元气,寡言养生,寡言就是避免过多说话。寡言养生并不是不让说话,适当的聊天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有益于身心健康。孔子还说过“食不言,寝不语”,人在说话时易使脑子产生兴奋,使思维变得活跃,从而影响睡眠,在睡前不宜多讲话。

健康是人最大的财富,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这句话经常被人们提到,很多人也知道怎么样做对健康有害,但是说归说,做归做。都知道抽烟危害健康,但是抽烟的人仍然很多,烟民数量仍然在增加;知道吃的过饱有害健康,在美食面前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

和孔子对待养生的态度相比,现代人更多的是行动不到位。说的多,做的少,不如孔子主张的谨慎说话、努力行动更好,少说话更有利于养生。

上天在安排人体器官的时候就是要让人少说话,人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两只手,两只脚,只有一个嘴,嘴还要吃饭还要说话,就是要让人多看,多听,多干,少说。

君子是要少说话,让行动来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