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3章 少年英雄(中)

第3章 少年英雄(中)

书名:敬畏之心作者名:肖子龙本章字数:11336更新时间:2021-12-27 16:34:12

一次,东突厥来利可汗亲率30万大军,突破长城杀气腾腾而来,所过州县,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皇帝勃然大怒,准备带兵50万亲征。

赵帝国边疆多次受到突厥的骚扰,皇帝早就想灭掉突厥,奈何突厥和很多北方的马背民族一样,来无影去无踪,只见骚扰,不见下落,连教训一下的机会都没有,如今难得突厥聚集30万大军,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皇帝正想出兵,皇后提醒他要让思达锻炼锻炼,皇帝一想,对啊,让思达打头阵,既为锻炼,也为诱敌深入。

于是皇帝封思达为征北大元帅,带兵20万迎敌,自己准备带兵30万接应。

思达大军由太尉江旦为军师,统领钟炎、何耀、李可、龙彪等大将,徐明和李芒将军分别作为王府卫队队长和副队长也随军前行。因为此行路途遥远,思达把他的狗狗飞雪请伟伦公主代为看管。

思达大军浩浩荡荡来到边境长城附近的安塞城,突厥大军刚刚来过,扫荡一空后又没有踪影。

思达与江旦及诸位将军商议,江旦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来利可汗敢在赵帝国繁荣昌盛之时,不但不再朝供,还聚集30万大军进犯帝国,显然是因为其父去世,他继承可汗,年轻气盛,想重建当年中国南北分裂时,尊突厥为君的辉煌……”

思达说:“没错,那可是汉民族少有的屈辱历史……,今非昔比,来利可汗井底之蛙,父皇派我迎敌,想必他更小看于我,我们可以好好利用他的骄傲自大,让他自取灭亡……”

众将皆点头称是。

思达接着说:“来利可汗杀气腾腾而来,目的是耀武扬威,幻想打败我们,让我们俯首称臣……,其次更想掠夺我们的财物,包括牛羊、壮丁和妇女等等,这也是北方游牧民族进犯中原的终极目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点,首先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让他们锐气尽失,再无耀武扬威之心,剩下的就只想掠夺财物,我们就投其所好……,让他们面对财物,投鼠忌器,战斗力大减,我们再淹杀过去,可成大事……而我们的目标非常简单,就是心无旁骛,尽可能的杀伤他们的有生力量,让他们有来无回,从此再没有能力骚扰我们……。”

众将皆鼓掌叫好,对思达少年英雄的分析非常佩服。江旦抚着胡须说:“大皇子英明,妙妙妙……”

有将军说:“虽说突厥有30万大军,但一时又没有了踪影,如何打其锐气,杀其有生力量……,这为之奈何?”

思达微笑不语,众人也皆沉默。

这时旁边一员虎将,长得英俊潇洒、气宇轩昂,正是李可的副将王昀,王昀说:“根据大皇子的分析,末将有一想法可供诸位参考……”

思达点头。

王昀说:“现在突厥30万大军没了踪影,但是只要派出侦察兵就可以得知大概方位,要想知道突厥大军准确的位置,而且让他们自己送上门来,末将认为,借鉴汉代卫青、霍去病的奇谋,派三千精锐,突袭突厥老巢,虽然行程4000多里,但突厥大军已倾巢而出,断不可料到,可打他们措手不及,甚至可毁突厥基业根本……,突厥大军听闻,一定惊慌失措回救,我军可提前在沿途安排牛羊和兵士假扮的装丁和妇女,供他们掠夺,增加他们负担,减少战斗力,再在虎贲关前重兵埋伏,突厥大军必经此关,再内外夹击,可一战而胜……”

众将沉默半晌,连连称好。

思达也拍手叫好:“正合我意……,让兵士假扮妇女……,有趣有趣,只怕兵士不愿意……”

王昀说:“元帅放心,李可将军和末将所带兵士个个以一敌十,且听从号令,可扮妇女……”

徐明将军也说:“元帅英明,王府的士兵也可扮妇女……”

思达于是下令依计而行,果然除了李可和王昀所带兵士,及王府卫队共有2000多名士兵假扮妇女外,其他兵士宁愿战死或者立即处死,也不愿意扮妇女,由此可见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之低。

思达大军再选上万名精壮兵士假扮平民百姓,和2000多名假扮妇女的兵士一起,每人配两把短刀贴身藏好,赶着牛羊,特意安排在沿途州县城池外围水草丰美的旷野,等着突厥大军把自己掠走,待思达大军与突厥遭遇大战时,再伺机而动,迅速杀死身边的敌人,抢夺武器和战马,里应外合……

同时命令沿途州县加强防守,不管情况如何都闭门坚守不出,防守力量薄弱的,派精兵加强驻防。

最关键的突袭突厥老巢的敢死队,由大元帅思达亲自率领,统率李可、王昀、徐明、李芒等万夫不当之勇的大将。

兵士们听说大皇子大元帅思达亲率敢死队,都踊跃报名参战,百里挑一,精选2000名勇士组成敢死队,每人配三匹好马,带足长途跋涉作战的军粮,即刻星夜往突厥老巢阿城疾驰而去。

为何思达只带2000人马突袭阿城,主要是兵贵神速,士兵一多,战马数量是士兵三倍,势必减弱主力的战斗力,且行军速度肯定会下降,并容易暴露行踪。

当初,众将听说思达将亲率敢死队,都吓了一跳,连称:“请元帅三思……”

太尉江旦说:“元帅英明神武,老臣自愧不如,然军中不可一日无主帅,需要元帅率军与突厥大军决一死战……,再说此去突厥,万里迢迢,危险重重,倘若遇到突厥大军,只怕……”

思达凛然道:“与突厥大军交战,太尉担任总指挥,完全可以胜任,靠大家齐心协力,定能大捷……,敢死队是此战的关键,不只为歼灭突厥大军,更为与突厥建立长久和平,老百姓才能长治久安,稍有闪失,只怕事与愿违……,望诸位将军英勇杀敌,方能保我平安归来……”

众将异常感动,齐呼:“请元帅放心,我等就算粉身碎骨,也要迎得元帅平安归来……”

一切安排妥当,思达率敢死队出发,出发三天后,太尉江旦派探子放出风声。然后进行隆重的誓师大会,众将士听闻元帅不顾个人安危,亲率敢死队攻打突厥老巢,都激情澎湃,恨不得马上上战场奋勇杀敌,有些将士都热泪盈眶……

众将士皆呼:“奋勇杀敌,保元帅平安,奋勇杀敌,保元帅平安……”

然后,太尉率大军到虎贲关埋伏。

来利可汗听闻思达亲率敢死队去偷袭自己的定居地阿城,吓出一身冷汗,当时可没有电话什么的,让自己的后方加强防守,如今思达已走出千里之遥,就算派人报信,只怕思达早就攻破阿城,当初根本没想到思达会4000多里千里奔袭,阿城里只有上千名老弱病残的士兵。

来利可汗本欲在自己上任后,给赵帝国一个下马威,说不定还能让对方俯首称臣。听闻赵帝国派出的是不到20岁的少年英雄大皇子思达,来利可汗更是全然不放在眼里,心想,少年浮躁,我先躲起来,让你个思达没有目标,乱了阵脚,再出来将你击破。

不想这个思达不按常理出牌,居然偷袭阿城,这样即使自己取得战斗的胜利,但家都没有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来利可汗马上派出2万精兵追赶思达的小分队,直奔阿城而去。

这2万人马浩浩荡荡的经过虎贲关时,思达本部大军中有人提议要不要出城歼灭这支队伍,太尉咬咬牙说:“稍安勿躁,倘若我们出战,那突厥大军定不会再从此路经过,那我们整个计划就泡汤了……,只是现在,元帅就危在旦夕了……”

众人皆咬牙扼腕,恨不得马上与突厥大军遭遇,杀个片甲不留,好尽快去解元帅之难。

来利可汗听说思达大军都驻扎到沿途州县的城池里,想乘机打破几个城池,给赵帝国一点颜色瞧瞧。于是率领大军且战且退,无奈沿途州县大小城池都闭门不出,攻城也不是突厥人的强项,何况无心恋战,只想打回阿城去,既然不能让赵帝国俯首称臣,那就只好做回老本行:掠夺财物和人口,尤其是妇女。

所以当突厥大军在城外看到牛羊和手无寸铁、惊慌失措的百姓时,虽然这些人都是假扮的,但突厥大军不知是计,都笑纳了,那些假扮百姓的士兵,尤其是假扮妇女的士兵,故意不从,突厥士兵就把“她们”绑在马上,有时一匹马上绑了两三个“妇女”,突厥士兵只好自己牵着马在前面走,这样战斗力又大大减弱了。

那些被绑的“百姓”早就经过专门的训练,早早就自己或互相帮助把绳子都偷偷解开,只等思达大军攻来时再动手,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是在虎贲关,当初不告诉他们也是怕有人走漏风声,造成前功尽弃。

这样走了两天,突厥大军来到虎贲关了,来利可汗还在犹豫要不要打一下时,因为前锋探马告诉过他,这是一座没有多么守卫的城池……

突然城头一声炮响,思达大军涌出,挡住前路……

一时喊杀声震天,思达大军边杀边喊“杀来利可汗,保元帅平安……”

突厥人慌了手脚,正想往后退,俘获的奴隶和妇女仿佛施了咒语,一齐跳将起来,杀了身边的突厥士兵,跨上突厥人的战马,手握突厥人的长枪和大刀,与城里的士兵一起对突厥大军大开杀戒……

来利可汗吓得抱头鼠窜,他还没有反应过来,不知道抢的人其实都是赵帝国的士兵,以为是中了邪,只能杀开一条血路,往回跑……

刚才沿途闭门不出的各个城池,仿佛也得到号令似的,从里面杀出一队队的士兵,大家都红了眼,都喊着:“杀来利可汗,保元帅平安……”

来利可汗知道大势已去,长叹一声:“想不到我30万大军前来送死,我死不瞑目啊……”

如此同时,太尉江旦亲率三万人马前去接应元帅思达。

再来说思达敢死小分队,他们日夜兼程,每人三匹马轮流换着骑,除了吃饭和给马喂吃的,每天只睡一至两个时辰。在向导的带领下,穿过茫茫戈壁、沙漠和草原、森林,非常辛苦的跑了10多天,终于来到了突厥人的定居地阿城。

所谓阿城,实际上就是一个小村落,没有城池,更没有壕沟,只有一个个巨大无比的大帐篷,最大的一个帐篷叫牙账,就是可汗生活和工作的场所。

思达率领2000名精兵如天神般降临到阿城,根本没有受到多少抵抗,很多突厥的妇女都是第一次见到赵帝国的士兵,但见铠甲闪亮发光,兵士个个英明神武,以为是天神下凡,都跪倒在思达等人面前,有些突厥的老兵是见过世面的,但是不知道思达有多少人马,也都放下武器,跪倒在地。

向导是突厥通,懂突厥语,思达要向导转告突厥老臣,称来利可汗违背天命,不但不向赵帝国称臣,还举全国之力攻打赵帝国,现已伏诛,皇帝好生之德,封来利可汗的弟弟光明为可汗,担任突厥首领,并随帝国使者回京都朝拜。

光明可汗早就对哥哥来利可汗的鲁莽蛮干和一意孤行感到不满,如今看到思达英气逼人,气质不凡,并不像传说中赵帝国其他将领一样滥杀无辜,就答应了思达的要求。

思达于是扶持光明可汗建立自己的政权,并肃清了反对者和来利可汗的支持者。

一切安排妥当,休整几天后,光明可汗带着少量的随从,跟随思达小分队返回京都。

因为思达当初与太尉江旦商议过,不管与来利可汗的战斗结果如何,思达来到阿城最大的计划就是扶持亲赵帝国的势力,并带到京都,一来可让他们见识赵帝国的繁荣昌盛,不敢造次,并培养感情,二来也是为了万一来利可汗没有被消灭,可以在京都得到保护。

但回京都途中也一路艰险,岂是想回就回,只能祈祷不要再碰到来利可汗的任何军队。

思达率领小分队往回走了不到三天,突然前边烟尘滚滚,思达心想,看来一场恶战不可避免了,因为在这里是不可能碰到赵帝国的军队的。

因为有光明可汗跟随,思达于是对将士们说:“前边尘土飞扬,显然有数倍于我们的敌人,为了保护光明可汗,也为了保存我们的力量,等待最后的援军,我们必须保持一个铁桶的阵形,不管敌人如何攻击我们,外边的倒下了,里面的要补上,时刻保持成一个铁桶形状,这样才可能获得一线生机……”

士兵们千里跋涉,还没有真正进行战斗,如今看到主帅冲锋在前,临阵不乱,终于可以打个痛快,个个热血沸腾,齐声喊道:“元帅放心,我等誓死破敌,力保元帅和可汗平安……”

于是兵士们将思达和光明可汗及其随从团团围在中央,慢慢的向前推进。

终于前边黑压压的都是突厥的骑兵,尘土散尽,看清前边的正是来利可汗派出的两万大军,为首的将领叫阿史都。

思达经过慎重考虑,对可汗说:“可汗,为了保证您的安全,你可以到突厥大军中受到他们的保护……”

可汗还在犹豫,思达坐在马上转身对阿史都大军说:“将军,我是赵帝国元帅赵思达,来利可汗不顺天意,攻打我国,已经被我们打败,新的光明可汗就在我们军中,光明可汗已经答应与赵帝国永葆和平,将军可与我一起保驾可汗去京都议和。”

向导翻译以后,两军阵前静的一点声音也没有,突厥军士早就听说过思达的大名,却不料是如此年轻英俊的美少年,个个称奇,再听说来利可汗已经打败,谁都不敢相信……

半晌阿史都吼道:“要光明……可汗,给我们说话……”

光明可汗于是站起来喊道:“都将军,我在这里,大哥兵败被杀,现在我是可汗,你同我一起去京都……”

话音未落,突厥军中飞来一箭,正中光明可汗头顶的翎羽,吓的可汗跌坐在地。

射箭的正是阿史都,阿史都一挥手,箭如飞蝗一般射了过来,思达的军士倒下一大片。

思达一声令下:“旋转向前……”,外围的士兵一人骑马,一人站在马下,都以盾牌护体,严严实实地拼成一个铁桶一般,保护着里面的思达和可汗,慢慢的旋转向前移动。

突厥人的箭射的外围的盾牌变成了刺猬,也有从空中射进来的箭杀伤了一些士兵,但好在伤势都不重……

“铁桶”慢慢的靠近突厥大军,突厥人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的阵形,一时乱了阵脚,而且四周都是突厥人,不能再放箭……

思达小分队瞧准时机,里面的兵士从空隙中向外射箭,一时箭如雨下,射向外面,而且刚才盾牌上有的是箭,四面都是敌人,一时突厥人也倒下一大片……

待突厥人稳住阵形,阿史都命令重装甲的骑兵冲击“铁桶”……

一时间,只见突厥装甲骑兵嘶叫着冲了过来,无奈“铁桶”在旋转,而且密不透风,里面箭还“嗖嗖嗖……”的飞出,所以硬是没有冲开“铁桶”,只倒下一批批的战马和士兵……

阿史都觉得,这到口的鸭子还让你飞了不成,自己也不能再硬冲,以免造成没有必要的损失,就这样围围打打,如此反复,突厥大军只能“护送”着“铁桶”慢慢的旋转向前……

光明可汗从未见过如此残酷的战斗,开始吓的都尿了裤子,但是看到思达如此年轻,应该比自己小10多岁,却丝毫也不惊慌,慢慢的也镇定下来。

思达开始还在指挥作战,后来干脆站在可汗的旁边,一边跟着“铁桶”移动,一边在向导的帮助下,与可汗聊了起来……

不时有士兵受伤倒在身边,思达和可汗也和其他士兵一起扶起受伤的士兵,帮助做好包扎伤口等等……

不时有箭从上边射下来,有时是射在帽子上,有时是衣服上,或者衣袖上,只要不是要害处,两人从容的拔出箭交给旁边的士兵,摸摸自己的脑袋连连说:“没事没事……”

如果有出血的箭伤,都已经习惯了,也能互相包扎一下……

最后来,思达胳膊和可汗的头上分别都裹上了纱布……

但两人仍然没事一般,聊的非常投机,这可苦了翻译的向导,说到最后向导嗓子都哑了,没法给他们翻译了。

两个人就比划着,好像也能明白大概的意思,实在不懂的,又硬拉着向导过来翻译……

思达对可汗说,中原王朝素来与突厥友好相处,即使是偶尔发生战争,最后都能以和亲等方式取得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加强双方的贸易往来,促进双方的发展,来利可汗虽然侵略赵帝国,但是突厥人与赵帝国并无怨仇,光明可汗此去京都,定能化解两国的仇恨,永葆两国和平……

光明可汗说,他从未参加与赵帝国的战争,过去只是与突厥或其他民族发生过战争,但听说赵帝国看不起突厥等民族,残酷暴戾,滥杀无辜,如今见到少年英雄的大元帅思达,才知都是误传,虽然来利可汗因为妄自尊大而灭亡,但这完全是他咎由自取,自己一定会带领突厥民族与赵帝国建立长久的友好关系……,不过,现在看来凶多吉少,要突围出去才能有希望……

思达告诉他,请他放心,马上就会有援军到来,只要坚持住不被敌人歼灭,就会有希望……

如此坚持了一天,眼看思达小分队2000多士兵已经死伤三分之一,而且战士们不能吃饭,更得不到休息,如此下去,就算不被杀死,也会被活活累死、饿死……

情况非常危急,但突厥2万多人也死伤几千人,眼看天色已晚,突厥人开始生火做饭,不再为难思达小分队……

思达小分队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生火做饭是不可能的,只能吃点干粮,而且时刻保持警惕,外围的盾牌更是一直维持着一个铁桶的形状,只不过战士们轮流换班……

思达对可汗说,要马上抓紧时间睡一会,说罢,就呼噜着睡着了,看的可汗目瞪口呆,他是怎么也睡不着,虽然非常劳累和憔悴,但是就是无法入睡……

眼看外围的突厥大军也丝毫没有进攻的意思,其实他们连续奔走了10多天,早就比思达小分队的战士更疲惫,站着都能睡着了。如今包围了思达,现在一停止战斗,吃了点东西,整个大军呼啦一下都倒下睡着了,除了如雷的打鼾声和偶尔马鸣嘶叫,真的能听到星空发出的寂静声……

光明可汗躺了一会,也慢慢的睡着了。

不一会,思达又醒了过来,他轻轻的叫醒徐明和王昀两位将军,安排他们带着一小队武艺高强的战士,乘黑突围,搬来援军。

被围困在此,如果没有援军,那小分队只能一天天被吃掉,最后只能等死。而阿城到虎贲关,沿途几千里之遥,如果不主动接应,就算有援军,那也不知道到哪里来救命,说不定还跑到阿城去了。

思达军营在山坡上,说是山坡,其实也只是一个很大的土丘,只是零星的长着一些灌木,像平原一样,军营就是“铁桶”,没有一个火把,外面也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团。

阿史都的突厥大军分散在“铁桶”周围几百米开外,只是零星的点了一些火把,散落在四周,却一点动静也没有。

徐明、王昀两位将军和十多个战士用布包裹马蹄,马嘴衔环,以免发出任何声音,偷偷的牵着马溜出包围圈……

没有一点动静,让两位将军非常生疑,好歹也要看到远处人影走动吧……

“徐将军,如此安静,此中必有蹊跷……,可能敌人有什么阴谋,故意放我们出去,或者是突厥人胜券在握,才能这样安心入睡。我们应该到山顶上查看虚实……”王昀小声的对徐明说。

徐明觉得有理,众人偷偷的潜上山顶,果然大吃一惊。

山顶一块空地上用木头围了一个大圈,里面或站或卧足足有上千头牛,大都是公牛,而且牛尾巴上还绑着棉布、稻草等引火之物,四周有一小队士兵大概上百人,全都睡熟了,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毕竟他们是十几个日夜奔跑而来的。旁边还插着几个火把。

突厥人这一招真是狠毒,几千头公牛比思达的战士还多,尾巴上都着了火,从山上冲下来,纵使元帅的人马不被冲撞、踩踏致死,也会把“铁桶”冲破不复存在,小分队也会冲的七零八落,就算不是冲散,自己散开、躲开,突厥人再一涌而上,思达和光明可汗等一行人等全都荡然无存……

大概是为了避免黑夜中牛群对自己队伍冲撞的损失,因为牛群可分不清敌人和自己人,或者是要准备这群牛,加上突厥人也实在太累了,只等天亮,估计突厥人会把包围圈扩大,再放出牛群……

徐明和王昀出了一身冷汗,怪不得突厥人如此镇定冷静的安然入睡,可元帅思达和光明可汗等人就危在旦夕了……

徐明眼看远处几十里开外处也有火光,显然又来了一队人马,现在他们根本不知道来利可汗其实已经兵败被杀,所以认为来人可能是救兵,也可能是敌人的队伍……

毕竟主要任务是搬救兵,事不宜迟,徐明要王昀带领士兵马上行动下山,先探清远处来的人马是不是自己人,如果是自己人,那元帅被围可解,如果不是自己人,就要避开敌人再去寻找自己的队伍,这样的话,元帅思达就会雪上加霜,更加危机四伏,前途未卜,但不管怎样也要搬来救兵……

王昀等人也不多说,马上朝着火光处而去……

徐明只留下思达卫队中几名忠心耿耿和万夫不当之勇的战士,准备破解群牛阵。

徐明想,只要牛群在,那就是危险,把牛群放跑就可以了,但是转念一想,敌人十倍于我们,只要把牛群放入阵中,避开自己元帅的营地,就能有效的杀伤敌人,到时敌人还以为自己人把牛放错了……

奈何现在漆黑一片,怕敌人一乱,元帅也不知情,把元帅也给冲跨了,危机之时要尽量避免元帅受到危害。只待天蒙蒙亮时再行动,这样的话,敌人还以为是依计而行,开始绝不会想到原来是敌方搞的鬼。

而且几个时辰过去,估计王昀已经领远处的救兵来到,现在也只能权当不远处的人马就是自己人了……

牛群在山坡顶上,如果打开牛栏最中间,敌人分布在两边,牛群直冲下去,那就是元帅的营地,如果打开牛栏最左边,那直冲下去,就是突厥主将阿史都的营地……

徐明向手下仅有的6名战士布置任务,这些人都是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老战士。吩咐三名战士跟随他,在行动时保护其他战士,毕竟牛群周围有几百敌人,而这些才是最难对付的;两名战士负责打开牛栏最左边,并用火把点燃牛的尾巴,如果慌忙之中有的牛尾巴没有点燃,没有关系,会被其他牛点燃的;还有一名士兵负责在牛栏里驱赶牛群,到最后也要点燃牛的尾巴。

如果大家还有命的话,接下来还要冲在牛群的最右边,引导牛群奔向左边,防止牛群冲到元帅的营地里去了。

为了安全起见,徐明和士兵们一起偷偷的又在牛栏外面朝着阿史都的营地竖起一小排栅栏,这样就算没有引导到敌人的营地,也会有效的躲开元帅的营地。

一切布置妥当,时候尚早,只能躲在准备打开的牛栏最左边旁边的草丛里,先睡一会吧,可是大家哪里睡得着……

东方终于露出鱼肚白,徐明一声令下,大家开始行动,尾巴点着火的牛像疯了似的往前奔,还不时发出“哞哞哞……”的嘶吼声……

山顶上几百个敌人也都“哇哇……”的怪叫着,张牙舞爪的扑了过来……

徐明和大皇子卫队的士兵都是身经百战、武艺高强的高手,而且他们长年保护大皇子,养成了行动迅速、动作敏捷,尤其是善于观察形势,切中敌人要害。

徐明和三个战士杀敌无数,敌人惨叫、怪叫和着兵刃的撞击、打斗声,以及火牛嚎叫、怒吼声响彻云霄……

但是这本来就是敌人计划中的一部分,所以山坡上敌人几万大军,竟然没有一人上来增援。

几百个敌人本来都是些普通士兵,因为只是看看牛啊,所以突厥人也没有安排最厉害的角色,徐明杀死、杀退涌上来的士兵,然后瞧准其中两个领头的,近身只是几个回合,就把那两个领头的做了刀下之鬼……

其他士兵一看自己的头领都没命了,“呼啦”一声都逃窜走了,牛栏四周又横七竖八的躺满尸体……

这时,几千头火牛怒吼着已经冲向敌阵,徐明也和几个战士跨上战马在火牛的右侧呐喊着,让火牛不要跑偏到了自己元帅的营地……

徐明明白,如今敌众我寡,假如没有援军,纵使火牛冲入敌阵,也不会对敌人造成致命的打击,根本不会扭转战斗的格局,但是自己如果冲入敌阵,将阿史都斩首,也许还有转机……

阿史都听到火牛的怒吼声,在自己的营帐里暗自得意,心想,不要以为你们汉人聪明,自己这火牛阵可不比田单的火牛阵差,虽然不怎么光彩,毕竟三万大军围困两千敌人,最后还得用火牛来攻……

突然手下人慌慌张张的进来禀告说,要自己马上暂避,因为火牛跑向自己的营帐来了……

阿史都以为是自己的人无能,把火牛给放错了,咬牙切齿的说:“这群废物……”

只能手忙脚乱的跑出营帐,站在左边的高地。

火牛直奔突厥的营帐而来,突厥士兵躲闪不及,很多被冲倒、踩踏,一时惨叫、哀嚎声不断,但是多数只是受伤,死亡的并不多,只是火牛引燃了营帐,一时烈焰冲天,四下蔓延开来……

阿史都开始还以为是自己看牛的士兵无能,让火牛跑偏了,后来看到徐明等几个人骑马呐喊着朝自己而来,才明白过来……

如此同时,思达等人也在“铁桶”中听到火光和牛的怒吼、嘈杂声,以为是徐明、王昀的救兵来到,未免心花怒放……,虽然仍然保持着“铁桶”不变,但在里面看的清清楚楚……

后来发现只是一群火牛,自己的救兵并没有出现,以为徐明他们找不到救兵,却碰到了一群牛,于是聊胜于无,先让这牛上了战场……

思达暗暗叫苦,因为火牛只能冲击一次,然后就无影无踪了,虽然敌人的营帐着火,但是敌人的士兵还在,还会致自己于死地……

于是思达让战士们把“铁桶”围的更紧,只等敌人进攻时,就开始旋转开始战斗……

徐明和几个战士呐喊着直冲阿史都而来……,开始,几万突厥人看着只几个人冲上来,还在哈哈大笑,觉得这几个人真是太自不量力了,简直太滑稽了,这和蚂蚁冲上大象有什么区别……

眼看徐明离阿史都越来越近,并杀翻了涌上来的几十个士兵,直逼自己而来……

阿史都也慌了,用突厥话大喊:“快放箭……”

一时间万箭齐发,虽然徐明最后将自己的长枪掷向阿史都,被阿史都身边的侍卫挡了个正着,血溅当场,然而徐明和几个战士以及战马,还有身边几十个突厥战士,全都射成了刺猬,徐明颓然倒下,再也没有起来……

思达看到眼前的一切,想到平日与徐明朝夕相处……,眼泪一下涌了上来……

思达大口大口的喘着气,看到李芒等人在嚎啕大哭……,光明可汗也眼泪汪汪,但他是吓的,更有人嚷着要出去拼命,都被思达及诸位大将喝止住了……

冷静下来以后,思达命令战士们做好防守,准备迎接敌人的猛烈进攻。

果然一会,敌人的骑兵又像昨天一般猛冲过来,“铁桶”又开始旋转,重现昨日的惨烈……

但“铁桶”里的战士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怒火,箭射的更有力,枪刺的更猛……,“铁桶”前敌人死伤无数。

突然敌人骑兵全都散开,“铁桶”变成孤岛一样,一时非常安静……

思达心想,不妙……

果然突厥人万箭齐发,射来的全都是着火的箭……,看来这火牛让突厥人受到启发,这可要了思达小分队的命了……

很多战士身上着了火,惨叫着,慌慌张张的扑火,外围的“铁桶”也顷刻坍塌,思达小分队已经变得不堪一击……

这就好像食客面对着煮熟的鸭子,一步步向前,只等着饕餮一番……

正在万分危机之时,突然山顶上一声炮响,旌旗飞扬,正是赵帝国的大旗,王昀已经领着太尉江旦的大军飞奔而来……

黑压压的骑兵部队把整个山坡都填满了,他们一边冲锋一边喊道:“来利可汗已死,接元帅回京都……”,用汉语喊一遍,又用突厥语喊一次,虽然战士们不懂突厥语,但显然有人教过……

喊声震天,气势逼人,吓的突厥人胆寒,而且听说来利可汗都死了,顿时人马散去大半,没有逃跑的也都做了赵帝国的俘虏,有少数负隅顽抗的都做了刀下之鬼……

思达小分队早就憋了一肚子火,如今杀红了眼,“铁桶”早已不复存在,大家一涌而上,直往阿史都杀去……

李芒将军纵马冲在最前面,还没等阿史都反应过来,已经一枪穿了个透心亮……

太尉江旦拜倒在思达面前,流着泪说:“请元帅恕罪,老臣领兵来迟,差点铸成大错……”

思达扶起江旦说:“太尉来的正是时候,我等感激不尽啊……”说罢哈哈大笑。

大军开始打扫战场,思达命令找到徐明和所有战死的军士,因为已是深秋,准备运回京都送还家人,再奏请皇帝对家属厚加赏赐。

突厥战死人员也收集在一起,请人升坛作法,就地掩埋。

突厥的俘虏,不愿同行的,就地遣散,并无责罚,但也就散去了几十个,因为当初太尉率军到达之时已经散去大半。

其他一万多人由光明可汗统领,一同跟随大军回京都。

再说皇帝领兵30万大军来接应思达,正碰上来利可汗已经被思达大军包围,于是包饺子一般,来利可汗全军覆没,来利可汗本人也兵败被杀。

皇帝听说思达亲率2000精兵突袭突厥老巢阿城,虽然有将领非常担忧思达的安危,皇帝却哈哈大笑说:“虎子成飞虎,我无虞矣!”考虑到赵帝国所有武装力量都已外出,于是下令班师回朝,并不接应思达。

但是在思达凯旋时,皇帝亲率文武百官出圣廷岛迎接思达,皇帝的万人合唱团,也第一次离岛在镜心湖边高歌迎接思达……

然后皇帝亲携思达和光明可汗登上五层高的龙船,让思达和光明可汗一起端坐在黄金台上,旁边是万人合唱团的一部分团员在演唱,一边接受湖边百姓和士兵的欢呼,欢迎盛况,一时无二。

在圣廷岛上高耸入云的宫殿里,足足可容纳10万将士,思达向皇帝隆重推荐了光明可汗,皇帝对思达精心策划安排突厥亲赵帝国的势力,可力促赵帝国与突厥的长期和平,如此高瞻远瞩且胆识过人,非常赞赏。对光明可汗深明大义,甘愿向赵帝国称臣也非常满意,于是封光明可汗为北亲王。

思达也不忘奏请皇帝为战死的将军徐明及其他死难将士,以及同行的太尉江旦及诸位将军、战士请赏,皇帝早有安排,封大皇子思达为骠骑大将军(一品官),追封徐明为行军大将军(从二品官),其他诸人也都有加封,并赏金银、丝帛等财物无数。

王昀的才智和胆识过人,被封为安抚大将军(三品官),并担任大皇子卫队长。

除了卫队的将士外,其他将士只能驻扎在镜心湖泊外围,包括突厥大军,为了安全起见,突厥军队被赵帝国士兵分割并严格看管起来,当然皇帝也没有加害突厥军队的意思,只是暂时的安全措施。

除了皇帝隆重设宴招待光明可汗一行外,思达还邀请光明可汗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来家里做客,并带着光明可汗到京都皇宫及周边的城镇、乡村四处游玩……

光明可汗早就领教过赵帝国的军事武装力量,对赵帝国的繁荣昌盛,尤其是圣廷岛上的京都皇宫、瀑布、“天外楼”的宏伟壮观,简直是目瞪口呆……,加上对思达的才智和为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主动要求与思达结拜为兄弟,思达也爽快的答应了。

光明可汗含着泪对思达说:“念我在北方一隅,似井底之蛙……,如今有幸与圣弟相识,患难与共,并得皇帝厚爱……,在我有生之年,誓为帝国之臣……,圣弟若有所需,兄长我万死不辞……”当然旁边有翻译。

思达也被感染,眼眶也湿润了说:“我国与贵邦,因少交流与沟通,多年为敌,长年交战,苦难百姓,危及国家啊……,幸与兄长相识,才能保两国长久和平,突厥有兄长贤君,此乃贵国与我国百姓之福……”

光明可汗在赵帝国半年有余,才恋恋不舍的回到突厥,并带领突厥日益强盛,但始终保持与赵帝国的友好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