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
有书
连载中· 9.52万字
红装不让须眉,贯穿古今的女性颂歌。 中国女性是历史中不可抹灭的存在,她们独立果敢,富有思想,却不限于一面,咏絮之才,巾帼之躯,更有开创盛世的魄力。她们生于不同的朝代,虽束缚于封建礼教,但生而平等从来都印刻在血液中。撕掉标签,是对世界的勇敢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
有书
连载中· 9.52万字
红装不让须眉,贯穿古今的女性颂歌。 中国女性是历史中不可抹灭的存在,她们独立果敢,富有思想,却不限于一面,咏絮之才,巾帼之躯,更有开创盛世的魄力。她们生于不同的朝代,虽束缚于封建礼教,但生而平等从来都印刻在血液中。撕掉标签,是对世界的勇敢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
有书
连载中· 10.04万字
笔墨横姿,超然洒脱,浮华中追寻精神内蕴。 淡泊名利,君子谦谦,这是名士的风度。高山流水,元白之交,这是知己之遇的渴求。不论地位阶层,追求自我塑造,灵魂共鸣,是中国文人的终极梦想,也是安抚浮华人世的一剂良药。
彭绪洛
连载中· 5.28万字
在长城防线的战斗中,赵逸飞折损了不少兵马俑。当时他还认真地考虑过兵马俑的消耗问题,担心仗这么打下去,等不到击败秦军,他们自己已经消耗殆尽。可是,随着战事的推进,他越来越不担心了——赵军势如破竹,已经一鼓作气地打到秦军防御的要地——函谷关。
曾丹
连载中· 10.46万字
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作为雪上项目举办地之一的崇礼,以“东道主”姿态一步一个脚印,打响“雪国崇礼 户外天堂”品牌。如今的小城崇礼,运动元素彰显,时尚范儿十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三年中,“行走美文”作家曾丹,行走在张家口崇礼,历经艰难曲折,在每一个即将放弃的关口,她又找到了继续写下去的力量。三年中,她记录下自己所见、所想、所感:有旖旎壮丽的自然风光,有充满魅力的奥运场馆,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有温情难忘的人与事…… 知性的文字配以精美的图片,全景展现了中国冬奥冰雪小镇历经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宋晓东
连载中· 10.51万字
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人只要活着就会遇到不同的难题。与以往不同的是,现代人所面临的难题,早已不再是吃不饱、穿不暖一类的生活难题,而是精神空虚、情绪失控一类的心理难题。
柯继铭
连载中· 11.74万字
人的心理的生成非常复杂。是否接受并喜欢做自己,既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心智成熟的重要标志。人必先接受并喜欢做自己,然后才能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如果连自己都不乐意做了,那人生就无可救赎了。
柯继铭
连载中· 10.47万字
《亲爱的丫头》和《亲爱的丫头2:愿你在这世间安然行走》接续出版以来,不少读过两册小书的朋友曾问:丫头怎么样了?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连载中· 9.95万字
本教材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乡村未成年人心理健 康教育涉及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基础;二是乡村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在自我认同、人格成长、学业规划、人际关系、性心理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三是理论基础之上的心理健康操作实务,包括团体辅导、个体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等。本教材为了满足乡村少年宫辅导员的培训要求,内容偏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操作,目的是让教材使用者在具有一定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的基础上能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内容的需要,正文中配搭有“心理驿站”,与正文相呼应;有的章节还有“心理活动”“心理案例”等,方便乡村少年宫辅导员进行实际操作。另外设有
政协乐山市委员会
连载中· 11.45万字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特定历史背景下,一场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在我国西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条条道路平铺延伸,一排排厂房拔地而起。这段时间的乐山土地上,一个个以数字组成的特殊代号悄然出现:308、605、585、525、739……人们只知道这是些中央大型工业企业、国防科研单位,分布于高山深谷地带以及岷江、大渡河流域两岸。但这些企业、单位对外严格保密,人们对其所建规模、方位、类型、产品等一概不知,尤显神秘莫测。这就是后来所称的“三线建设”。
夏鼐
连载中· 5.82万字
《中国文明的起源》是考古巨擘夏鼐对中国文明起源系统性研究的代表作,更是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之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全书分三部分。“中国考古学的回顾和展望”介绍了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以及各地所发现的文化遗址及其文化特征。“汉唐丝绸和丝绸之路”重点介绍了有关汉唐丝织品的考古发现,以及丝绸之路和其时的文化交流。“中国文明的起源”通过种种考古证据,阐释了中国文明的内生性,即全世界关注的中国文明是独立发展起来的文明,虽不是完全同外界隔离,但是在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这就解答了每个中国人关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追问和求索,同时对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产生重大的学术影响。
彭勇
连载中· 15.50万字
总书记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本书是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做出的推动中国持续快速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战略决策的真实记录和客观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对外开放战略、“三步走”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一系列关系国家中长期发展的重大举措。这些战略的部署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各领域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中国不断走向成功、永葆生机活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战略支撑。 《中国为什么能》从战略部署的角度,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这些重大战略的推出与实施,并对这些战略提出的背景、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本书有助于读者从战略角度了解中国成功的密码,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提升战略思维能力,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也具有重要意义。
余玮
连载中· 18.41万字
青年往何处去,中国就往何处去。 无论是风起云涌的年代,还是烽火连天的岁月,无论是艰苦创业的年代,还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无论是搏击改革开放的大潮,还是投身新时代的伟大事业,一代代青年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齐奋进,用理想的光芒照亮人生之路,用青春的激情唱响奉献之歌。 《不负韶华:百年青春榜样》以时间线索为经、与之相对应的青春符号为纬,围绕百年共青团这一主题,用文字讲述榜样事迹。高君宇、王新兰、张思德、雷锋、陈景润、许海峰、郎平、张海迪、杨利伟、全红婵……从觉醒年代的急先锋到新时代的有为青年,本书在追寻中发掘、记录,还原不同青春榜样在不同时代的历史坐标上的符号意义,为他们集中“立传”,为共青团百年献礼。
老舍
连载中· 11.71万字
从文学体裁上说,诗里有讽刺诗,戏剧里有讽刺剧,小说里有讽刺小说,都自成一格。曲艺里也有自成一格的讽刺文学,就是相声。此外,童话、神话、寓言和笑话里也都有或多或少的讽刺成分。可见讽刺在文学里确实占有重要地位。
吕伯攸
连载中· 4.34万字
“故事中国”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述了《庄子》《孟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史记》《左传》《搜神记》《说苑》等经典作品中的故事,让小学生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能够直接接触中华文化传统经典著作,对于他们的文化积淀和日后的课堂学习都有显著价值。 《上古神话与史话》是从《太平御览》《帝王世纪》《搜神记》《博物志》等经典著作中撷取最精彩的篇章,以通俗的白话文将天地开辟、自然现象、物类来源、部落英雄传说、幽冥世界等上古神话讲给小读者。书中配插的大量图画,不仅仅是故事的插图,更是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名家画作或影响深远的传统中国风作品。因此这套“故事中国”是响应党中央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传统文化的优质读本。
曾丹
连载中· 10.34万字
黄海潮涌,诗与远方牵手;魅力水乡,谱写文旅新篇。盐城故事,从盐开始,与时俱进,日新月异。今天的盐城,犹如一颗耀眼的星冉冉升起,正吸引全球的目光。 风(风情风土风俗秀)花(牡丹樱花郁金香)雪(飞雪银地寻盐场)月(鹤舞鹿鸣当年月),美女行走作家曾丹用回乡者的情怀和角度,讲述江苏盐城,展现她的温暖、芬芳和律动,她的柔情与豪情;用完全属于她的风花雪月,来重新定义盐城这座城市的情感与温度。 大洋湾、郁金香花海,安丰古镇、西溪古城……盐城融合现代与古代之美;淮剧、杂技,丹顶鹤、麋鹿,盐城融合人文与自然之美。盐城之美,还美在让人放松自在、享受生活,美在让人打开心扉。 放慢脚步,放下包袱,放空心灵,跟随作者的脚步,来盐城,开启一场“风花雪月”之旅。
李学勤
已完结· 10.88万字
本书通过对分散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等考古发掘材料及传世文献中的殷商时代历史信息进行有效聚合,形成了一部材料丰富、证据充实、通俗易懂的殷商史,全景呈现了殷商时代的王朝世系、职官制度、信仰体系、都城变迁,以及经济、文化、医疗、社会生活、对外关系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帮助读者克服殷商史料匮乏、艰深的困难,带领读者一窥殷商时代多姿多彩的历史画面,一探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具体、丰富的历史信息中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
曹操
连载中· 14.13万字
一位婕妤在深宫中死于非命,出事的前厅两道门的门口都有侍卫把守,没人知道这位婕妤究竟是怎么死的。朝廷上下惶惶不可终日。纳谋鲁取奉命调查真相,他意识到这个婕妤的死另有隐情,任何失误都会让他丧命。当他小心翼翼地穿过后宫的纷争、朝堂的勾心斗角和宫墙外的喧嚣后,他在最后关头犯了难,等待他的是明朗的真相,还是愈加复杂的情势,一切都不得而知……
游彪
连载中· 24.59万字
1.全景勾勒两宋政治发展脉络,客观审视内政外交优劣得失。兴文抑武之策如何巩固宋初的政权统治?又如何导致武功弱势?王安石变法改善了北宋中后期积贫积弱的局面,还是加速了北宋的灭亡?……宋史专家游彪以学者严谨审慎的态度,精选历史关键节点中的人与事,系统反思两宋各时期内政外交的优劣得失,带你通览大宋三百年历史脉络。 2.以人写史,以史带论,高屋建瓴展现人物、制度和时代的深层互动。与常见的通史写作不同,本书作者着重描写历史转折点处有血有肉的人物及其际遇,包括寇准、王安石、狄青、宋高宗、朱熹、史弥远等,将历史人物放置在更宏大的时空背景下进行考察,从中窥见人物、制度和时代如何有机互动和相互作用,进而塑造两宋历史走向。 3.权威学者写给普通读者的宋代政治史,兼具可读性和严谨性。宋史专家、北师大历史学院教授游彪为大众读者倾心写作的一部严谨、权威又好读的宋代政治史,历史事件、人物际遇、制度制约和时代主题交相辉映,既有可靠生动的精彩叙事,又不乏发人深省的史识洞见。
游彪
已完结· 16.83万字
宋朝的制度设计一方面继承自大唐,一方面深刻汲取唐末五代武人乱政的历史教训,发展出自身的独特性。本书分别从“重文抑武”国策的形成、募兵体制的建立、中央和地方的权力结构和制衡原则、教育与科举制度、法制体系等多个角度论述宋朝顶层制度设计的特点,以及其对政权维系的作用和意义。
游彪
连载中· 13.10万字
这是一部面向大众读者的宋史通俗读物。作者以宋朝从开国到灭亡的十八位皇帝的生平及其经历的历史大事件为线索,串联起从陈桥兵变到崖山之战的宋朝三百年历史风云:北宋建政初期的“祖宗之法”如何影响整个宋朝的政治走向,形成重文轻武的传统?王安石变法及围绕对变法的态度形成的持续数朝的新旧党争是怎样发展的?面对北方军事强敌辽国、西夏和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的不同的和战策略,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南迁后的南宋朝廷怎样巩固偏安一隅的格局…… 本书以史实为依据,从人性的角度,细致还原了身兼“一国之君”和“一家之主”的两宋十八位皇帝的真实生命历程,以及在关键历史事件面前的命运抉择,以此描绘出两宋时期独特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史,呈现三百年赵宋王朝的兴衰嬗变。
郭建龙
连载中· 23.91万字
战争、贫困、腐败、疾病……非洲问题从何而来? 熬过了混乱期的非洲,该如何摆脱殖民主义的梦魇,抓住发展的机遇? 从合作伙伴到命运共同体,中国在非洲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过去两百年,非洲人民走过了被殖民、求独立的历史时期,现已进入谋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重新认识非洲、重估非洲的价值是作者写作的初衷,更是时代的重要命题。 作者曾两度深入非洲,试图通过游走、观察和研究等方式去解答这些问题。他以历史的脉络为经,以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问题为纬,深入地讨论了非洲问题的形成、发展与现状,揭示了非洲三代领导人和非洲人民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曲折历程。 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非洲仅有北非地区有过统一政权国家,其余国家的疆界和政权组织都是近一百余年才形成的。无法自主掌控自身命运的非洲大陆,在古代基督文明、伊斯兰文明势力,以及近代西方殖民主义、中东乱局的外延等各方势力的影响下何去何从?又对其当下的社会状况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郭建龙
已完结· 26.23万字
大唐王朝从盛世到没落,只有短短八年!安史之乱如何将唐朝拉入深渊,造成毁灭性后果?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历史节点,作者从唐朝一系列制度设计的缺陷开始讲起,对安史之乱前后唐帝国内部复杂的社会经济危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唐朝外部军事政权的变化进行了深入考察,试图追溯唐朝伟大的盛世如何一步步建立,又是如何迅速崩溃的,探究大厦将倾的历史背景下皇帝、贤相、武将、聚敛集团,以及于洪流中挣扎、沉浮不定的文人们的不同选择和结局。他们共同见证和造就了这一盛世,也在崩塌之时以己之力试图挽救,但都无力回天……本书分为《盛世》和《崩塌》两大部分,立足两唐书、《资治通鉴》原典,结合相关历史笔记、诗文等资料,用通俗流畅的叙事笔法,细致还原安史之乱历史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探寻唐帝国盛衰之变背后的深层成因,以及超越时代的镜鉴意义。
李学勤
已完结· 16.44万字
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导致天下最终形成了秦、楚、燕、齐、韩、赵、魏“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变革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王夫之称之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各国变法中商鞅变法效果最著,影响最深远,即所谓“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战国时代产生了活跃在社会各层面的士阶层,从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本书吸收近些年较新的考古成果,详细地讲述了战国时代的方方面面,对当时重要的历史事件、政治变革、各行各业的发展和重要历史人物都做了解读,并着重从宗法、制度、经济、军事、社会阶层、风云人物等各个层面描绘这一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
李学勤
连载中· 12.90万字
本书旨在以通俗的形式书写隋唐至五代的历史兴衰过程,着重分析了宗教信仰对隋唐治乱的影响,阐述了唐朝前期的贵族政治与唐玄宗的政治改革,并揭示了唐代强盛的原因在于它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唐人认可了世界,世界也认同了唐人”。作者以“世界”的眼光,将隋唐五代放在世界史、亚洲史的背景中加以叙述,为人们宏观地展示了中国文明黄金时代的荣耀与遗憾,发人深省。另外,作者对这一时代宗教、信仰、艺术、文学等精神领域的发展也予以格外关注,凸现了隋唐时代的多元面貌。
流沙河
已完结· 10.36万字
本书由流沙河结合自身的人生阅历,以通俗、流畅的语言,对《庄子》内七篇逐篇择要对照原文进行讲解,既体现了沙老对庄子其人、其书的理解,也渗透着沙老对自己一生风雨的体悟和省思,使原本极具哲学思辨性的《庄子》原文不再抽象难懂,而变得亲切可感,可读性强,富于启示意义。本书也充分体现了沙老讽世忧民的仁者情怀、勇于自嘲的谐趣智慧、随性自适的散淡性情。 作为著名诗人,沙老对《庄子》童心不泯和诗意盎然的一面,往往有妙趣横生的领会,这是多数注解词句、深研哲学的学者难以触达《庄子》的地方。作为一名颇富盛名的文字研究者,沙老对《庄子》篇名结构、“爝火不息”之“爝”、“养生主”之“主”、“指穷于为薪”之“薪”等,又有着解字家所特有的敏锐把握和独到见解。
李学勤 郭志坤 张德文 陈雪良
连载中· 12.79万字
《夏史》自“五帝时代”起,依次讲述了鲧、禹、启以下夏的建立、兴盛到衰亡的过程,然后介绍了夏代的政治体制、文明程度、礼制文化与民众生活,最后从文献与二里头遗址两个方面论证夏代历史的真实性。这本书详细地讲述了史书中记载的夏代的方方面面,将传世文献、考古发现和神话传说结合起来叙述,详细介绍了中华文明的礼仪之源。随文配有大量插图,全面、立体地呈现了夏朝这个最古老的朝代的历史面貌,兼具趣味性和学术性,适合入门阅读。
李学勤
连载中· 15.10万字
本书从“洪武开国”讲起,以明朝的政治演变为主线,对明朝的治乱兴衰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阐述了严刑重典、宦官干政、内阁倾轧、倭寇之乱、皇帝荒政、晚明党争、农民起义、明清鼎革等影响明朝衰亡的重要事件,对明代重要的历史事件、关键人物以及历史疑案做了通俗的考释与解说。最后,对明代的文学、思想、科技等也做了简明的概述。
郭建龙
连载中· 23.35万字
北宋宣和年间,帝国上下一片繁荣景象,然而盛世之下的隐患已成暗涌。财政困难、军事痼疾、恶性党争等内部危机,北方辽、金两国的军事威胁等外部危机,使得帝国渐成风雨飘摇之势。为收复作为战略屏障的燕云十六州,宋徽宗决定联金灭辽。宋金联盟虽然逐渐将辽国蚕食,但金国借此窥见北宋的虚弱,加之两国复杂的利益纠纷,金国转而南下攻宋。靖康元年(1126),金军第二次围攻汴京,十一月汴京城陷。北宋轰然崩溃,从盛世到灭亡仅隔三年。本书以宋、辽、金三方立场的史料为基础,用通俗流畅的叙事史笔法,试图复盘靖康之难历史发生的过程,探寻北宋盛衰之变背后的深层成因,以及超越时代的镜鉴意义。追溯北宋末年靖康之难的完整历史细节,讲述宋、辽、金三方的和与战,聚焦北宋历史大变局的关键时刻,以及帝国由内而外全局性危局大爆发的前因后果。
柯胜雨
连载中· 23.50万字
商族与玄鸟有怎样的不解之缘?成汤不敢废夏社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传承?挂甲出征的妇好有怎样显赫的功绩?贞人群体在殷商时代发挥了什么作用? 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滥觞于史前时代与夏文化,定型于周秦文化,而殷商六百年的历史发展时空,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位置,奠定了早期中华文明的基石。 创造灿烂殷商文化的主角,包括赫赫有名的上甲微、成汤、太甲、盘庚、武丁等君王,功勋卓著的伊尹、妇好、望乘、攸侯喜等贵族重臣,还有默默无闻的㱿、宾等贞人,甚至微不足道的平民、奴隶,等等,都“活”在冰冷、黝黑的龟甲、兽骨上。 本书以考古学史料为基础,综合运用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文字学等学科研究成果,讲解从夏朝末年至商朝灭亡六百多年的历史,解答殷商历史疑问,立体再现了殷商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让殷商的历史活了起来。
张宏杰
连载中· 14.34万字
楚国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部分。了解华夏文明必须要读楚国史。楚国影响了秦汉500年,楚文化影响了中国3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