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路之路
陈果
连载中· 18.74万字
最白的云都汇聚到这里来了吧。天也似乎不好意思,不使出全部的力气去蓝。楼房的“森林”一望无际,显得见惯不惊,该高高,该矮矮,高也高得天经地义,矮也矮得不卑不亢。
陈果
连载中· 18.74万字
最白的云都汇聚到这里来了吧。天也似乎不好意思,不使出全部的力气去蓝。楼房的“森林”一望无际,显得见惯不惊,该高高,该矮矮,高也高得天经地义,矮也矮得不卑不亢。
谭楷
连载中· 13.39万字
李白的这句诗,写绝了峨眉山。一个“秋”字是什么意蕴?是秋霜?是秋水?还是身体感觉到的秋天之清凉与干爽?现代诗人洛夫曾对我说:“李白才是中国‘朦胧诗’的先锋。‘半轮秋’是很美的意象,一个‘秋’字,奥妙无穷!”
朱云乔
连载中· 9.36万字
历史承载了时间的记忆,记录着那些不曾随尘土而消逝的灵魂,反复咏叹着他们的爱与离别。
朱云乔
连载中· 10.49万字
远方的一切,是美好的乌托邦,充满爱与理想。我们总是习惯于伫立当下,期待、幻想、眺望。可很多人忘了,梦想的意义,是追寻,在路上。
郑昶
连载中· 4.89万字
本套图书是“故事中国”系列的后续产品,是由现代及当代著名学者编写的关于中华文化、历史故事方面的儿童启蒙书,取材来自于《论语》《史记》《国语》《左传》《吴越春秋》《战国策》《资治通鉴》《孔子家语》《三国志》《汉书》《后汉书》等历史典籍,以及《东周列国志》《周朝秘史》《淮南子》《封神演义》等历史演义,倾注了郑昶、严曼华、赵夏榕等名家的一片拳拳之心,是启发少年儿童的重要素材,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范本。全套图书在正文基础上旁辟了“小古文”“学点知识”“给孩子的话”等小栏目,为小读者拓展知识,并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配图有国画、古籍版画、现代插画等,给小读者以传统、精致、优美的欣赏效果。《两汉故事》选材于《汉书》《后汉书》,描绘了汉朝历史的兴亡大势,形象地描画出两汉社会、民情与人物百态。
有书
连载中· 10.57万字
思想艺术,文脉传承,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盛宴。中国文化,离不开诸子百家,离不开思想流派,是音律书画,是诗词歌赋,藏身于字里行间,植根在中华儿女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历代典籍对圣贤、思想、艺术的记载极为重视,这些记载成为我们当今中国文化的基础,并将传承后世。
有书
连载中· 9.81万字
君臣交手,波诡云谲,王朝命运的启示录。 在中国历代典籍中,对帝王和将相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今人或有借鉴可取之处,或有警示告诫之意。他们是毁誉参半的传奇帝王,他们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专情君主。他们尽心辅佐,他们沉迷伪装。帝王和将相身份有别,是经天纬地、互相成就的顶级搭档,是操纵人心、反目相杀的两面君臣。每一次对话,每一个决定,都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和王朝的命运。
有书
连载中· 9.52万字
红装不让须眉,贯穿古今的女性颂歌。 中国女性是历史中不可抹灭的存在,她们独立果敢,富有思想,却不限于一面,咏絮之才,巾帼之躯,更有开创盛世的魄力。她们生于不同的朝代,虽束缚于封建礼教,但生而平等从来都印刻在血液中。撕掉标签,是对世界的勇敢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
有书
连载中· 10.04万字
笔墨横姿,超然洒脱,浮华中追寻精神内蕴。 淡泊名利,君子谦谦,这是名士的风度。高山流水,元白之交,这是知己之遇的渴求。不论地位阶层,追求自我塑造,灵魂共鸣,是中国文人的终极梦想,也是安抚浮华人世的一剂良药。
彭绪洛
连载中· 5.28万字
在长城防线的战斗中,赵逸飞折损了不少兵马俑。当时他还认真地考虑过兵马俑的消耗问题,担心仗这么打下去,等不到击败秦军,他们自己已经消耗殆尽。可是,随着战事的推进,他越来越不担心了——赵军势如破竹,已经一鼓作气地打到秦军防御的要地——函谷关。
曾丹
连载中· 10.46万字
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作为雪上项目举办地之一的崇礼,以“东道主”姿态一步一个脚印,打响“雪国崇礼 户外天堂”品牌。如今的小城崇礼,运动元素彰显,时尚范儿十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三年中,“行走美文”作家曾丹,行走在张家口崇礼,历经艰难曲折,在每一个即将放弃的关口,她又找到了继续写下去的力量。三年中,她记录下自己所见、所想、所感:有旖旎壮丽的自然风光,有充满魅力的奥运场馆,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有温情难忘的人与事…… 知性的文字配以精美的图片,全景展现了中国冬奥冰雪小镇历经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宋晓东
连载中· 10.51万字
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人只要活着就会遇到不同的难题。与以往不同的是,现代人所面临的难题,早已不再是吃不饱、穿不暖一类的生活难题,而是精神空虚、情绪失控一类的心理难题。
柯继铭
连载中· 11.74万字
人的心理的生成非常复杂。是否接受并喜欢做自己,既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心智成熟的重要标志。人必先接受并喜欢做自己,然后才能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如果连自己都不乐意做了,那人生就无可救赎了。
柯继铭
连载中· 10.47万字
《亲爱的丫头》和《亲爱的丫头2:愿你在这世间安然行走》接续出版以来,不少读过两册小书的朋友曾问:丫头怎么样了?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连载中· 9.95万字
本教材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乡村未成年人心理健 康教育涉及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基础;二是乡村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在自我认同、人格成长、学业规划、人际关系、性心理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三是理论基础之上的心理健康操作实务,包括团体辅导、个体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等。本教材为了满足乡村少年宫辅导员的培训要求,内容偏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操作,目的是让教材使用者在具有一定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的基础上能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内容的需要,正文中配搭有“心理驿站”,与正文相呼应;有的章节还有“心理活动”“心理案例”等,方便乡村少年宫辅导员进行实际操作。另外设有
政协乐山市委员会
连载中· 11.45万字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特定历史背景下,一场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在我国西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条条道路平铺延伸,一排排厂房拔地而起。这段时间的乐山土地上,一个个以数字组成的特殊代号悄然出现:308、605、585、525、739……人们只知道这是些中央大型工业企业、国防科研单位,分布于高山深谷地带以及岷江、大渡河流域两岸。但这些企业、单位对外严格保密,人们对其所建规模、方位、类型、产品等一概不知,尤显神秘莫测。这就是后来所称的“三线建设”。
夏鼐
连载中· 5.82万字
《中国文明的起源》是考古巨擘夏鼐对中国文明起源系统性研究的代表作,更是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之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全书分三部分。“中国考古学的回顾和展望”介绍了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以及各地所发现的文化遗址及其文化特征。“汉唐丝绸和丝绸之路”重点介绍了有关汉唐丝织品的考古发现,以及丝绸之路和其时的文化交流。“中国文明的起源”通过种种考古证据,阐释了中国文明的内生性,即全世界关注的中国文明是独立发展起来的文明,虽不是完全同外界隔离,但是在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这就解答了每个中国人关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追问和求索,同时对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产生重大的学术影响。
彭勇
连载中· 15.50万字
总书记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本书是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做出的推动中国持续快速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战略决策的真实记录和客观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对外开放战略、“三步走”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一系列关系国家中长期发展的重大举措。这些战略的部署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各领域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中国不断走向成功、永葆生机活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战略支撑。 《中国为什么能》从战略部署的角度,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这些重大战略的推出与实施,并对这些战略提出的背景、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本书有助于读者从战略角度了解中国成功的密码,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提升战略思维能力,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也具有重要意义。
余玮
连载中· 18.41万字
青年往何处去,中国就往何处去。 无论是风起云涌的年代,还是烽火连天的岁月,无论是艰苦创业的年代,还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无论是搏击改革开放的大潮,还是投身新时代的伟大事业,一代代青年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齐奋进,用理想的光芒照亮人生之路,用青春的激情唱响奉献之歌。 《不负韶华:百年青春榜样》以时间线索为经、与之相对应的青春符号为纬,围绕百年共青团这一主题,用文字讲述榜样事迹。高君宇、王新兰、张思德、雷锋、陈景润、许海峰、郎平、张海迪、杨利伟、全红婵……从觉醒年代的急先锋到新时代的有为青年,本书在追寻中发掘、记录,还原不同青春榜样在不同时代的历史坐标上的符号意义,为他们集中“立传”,为共青团百年献礼。
老舍
连载中· 11.71万字
从文学体裁上说,诗里有讽刺诗,戏剧里有讽刺剧,小说里有讽刺小说,都自成一格。曲艺里也有自成一格的讽刺文学,就是相声。此外,童话、神话、寓言和笑话里也都有或多或少的讽刺成分。可见讽刺在文学里确实占有重要地位。
吕伯攸
连载中· 4.34万字
“故事中国”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述了《庄子》《孟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史记》《左传》《搜神记》《说苑》等经典作品中的故事,让小学生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能够直接接触中华文化传统经典著作,对于他们的文化积淀和日后的课堂学习都有显著价值。 《上古神话与史话》是从《太平御览》《帝王世纪》《搜神记》《博物志》等经典著作中撷取最精彩的篇章,以通俗的白话文将天地开辟、自然现象、物类来源、部落英雄传说、幽冥世界等上古神话讲给小读者。书中配插的大量图画,不仅仅是故事的插图,更是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名家画作或影响深远的传统中国风作品。因此这套“故事中国”是响应党中央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传统文化的优质读本。
曾丹
连载中· 10.34万字
黄海潮涌,诗与远方牵手;魅力水乡,谱写文旅新篇。盐城故事,从盐开始,与时俱进,日新月异。今天的盐城,犹如一颗耀眼的星冉冉升起,正吸引全球的目光。 风(风情风土风俗秀)花(牡丹樱花郁金香)雪(飞雪银地寻盐场)月(鹤舞鹿鸣当年月),美女行走作家曾丹用回乡者的情怀和角度,讲述江苏盐城,展现她的温暖、芬芳和律动,她的柔情与豪情;用完全属于她的风花雪月,来重新定义盐城这座城市的情感与温度。 大洋湾、郁金香花海,安丰古镇、西溪古城……盐城融合现代与古代之美;淮剧、杂技,丹顶鹤、麋鹿,盐城融合人文与自然之美。盐城之美,还美在让人放松自在、享受生活,美在让人打开心扉。 放慢脚步,放下包袱,放空心灵,跟随作者的脚步,来盐城,开启一场“风花雪月”之旅。
曹操
连载中· 14.13万字
一位婕妤在深宫中死于非命,出事的前厅两道门的门口都有侍卫把守,没人知道这位婕妤究竟是怎么死的。朝廷上下惶惶不可终日。纳谋鲁取奉命调查真相,他意识到这个婕妤的死另有隐情,任何失误都会让他丧命。当他小心翼翼地穿过后宫的纷争、朝堂的勾心斗角和宫墙外的喧嚣后,他在最后关头犯了难,等待他的是明朗的真相,还是愈加复杂的情势,一切都不得而知……
游彪
连载中· 24.59万字
1.全景勾勒两宋政治发展脉络,客观审视内政外交优劣得失。兴文抑武之策如何巩固宋初的政权统治?又如何导致武功弱势?王安石变法改善了北宋中后期积贫积弱的局面,还是加速了北宋的灭亡?……宋史专家游彪以学者严谨审慎的态度,精选历史关键节点中的人与事,系统反思两宋各时期内政外交的优劣得失,带你通览大宋三百年历史脉络。 2.以人写史,以史带论,高屋建瓴展现人物、制度和时代的深层互动。与常见的通史写作不同,本书作者着重描写历史转折点处有血有肉的人物及其际遇,包括寇准、王安石、狄青、宋高宗、朱熹、史弥远等,将历史人物放置在更宏大的时空背景下进行考察,从中窥见人物、制度和时代如何有机互动和相互作用,进而塑造两宋历史走向。 3.权威学者写给普通读者的宋代政治史,兼具可读性和严谨性。宋史专家、北师大历史学院教授游彪为大众读者倾心写作的一部严谨、权威又好读的宋代政治史,历史事件、人物际遇、制度制约和时代主题交相辉映,既有可靠生动的精彩叙事,又不乏发人深省的史识洞见。
游彪
连载中· 13.10万字
这是一部面向大众读者的宋史通俗读物。作者以宋朝从开国到灭亡的十八位皇帝的生平及其经历的历史大事件为线索,串联起从陈桥兵变到崖山之战的宋朝三百年历史风云:北宋建政初期的“祖宗之法”如何影响整个宋朝的政治走向,形成重文轻武的传统?王安石变法及围绕对变法的态度形成的持续数朝的新旧党争是怎样发展的?面对北方军事强敌辽国、西夏和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的不同的和战策略,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南迁后的南宋朝廷怎样巩固偏安一隅的格局…… 本书以史实为依据,从人性的角度,细致还原了身兼“一国之君”和“一家之主”的两宋十八位皇帝的真实生命历程,以及在关键历史事件面前的命运抉择,以此描绘出两宋时期独特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史,呈现三百年赵宋王朝的兴衰嬗变。
郭建龙
连载中· 23.91万字
战争、贫困、腐败、疾病……非洲问题从何而来? 熬过了混乱期的非洲,该如何摆脱殖民主义的梦魇,抓住发展的机遇? 从合作伙伴到命运共同体,中国在非洲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过去两百年,非洲人民走过了被殖民、求独立的历史时期,现已进入谋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重新认识非洲、重估非洲的价值是作者写作的初衷,更是时代的重要命题。 作者曾两度深入非洲,试图通过游走、观察和研究等方式去解答这些问题。他以历史的脉络为经,以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问题为纬,深入地讨论了非洲问题的形成、发展与现状,揭示了非洲三代领导人和非洲人民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曲折历程。 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非洲仅有北非地区有过统一政权国家,其余国家的疆界和政权组织都是近一百余年才形成的。无法自主掌控自身命运的非洲大陆,在古代基督文明、伊斯兰文明势力,以及近代西方殖民主义、中东乱局的外延等各方势力的影响下何去何从?又对其当下的社会状况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李学勤
连载中· 12.90万字
本书旨在以通俗的形式书写隋唐至五代的历史兴衰过程,着重分析了宗教信仰对隋唐治乱的影响,阐述了唐朝前期的贵族政治与唐玄宗的政治改革,并揭示了唐代强盛的原因在于它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唐人认可了世界,世界也认同了唐人”。作者以“世界”的眼光,将隋唐五代放在世界史、亚洲史的背景中加以叙述,为人们宏观地展示了中国文明黄金时代的荣耀与遗憾,发人深省。另外,作者对这一时代宗教、信仰、艺术、文学等精神领域的发展也予以格外关注,凸现了隋唐时代的多元面貌。
李学勤 郭志坤 张德文 陈雪良
连载中· 12.79万字
《夏史》自“五帝时代”起,依次讲述了鲧、禹、启以下夏的建立、兴盛到衰亡的过程,然后介绍了夏代的政治体制、文明程度、礼制文化与民众生活,最后从文献与二里头遗址两个方面论证夏代历史的真实性。这本书详细地讲述了史书中记载的夏代的方方面面,将传世文献、考古发现和神话传说结合起来叙述,详细介绍了中华文明的礼仪之源。随文配有大量插图,全面、立体地呈现了夏朝这个最古老的朝代的历史面貌,兼具趣味性和学术性,适合入门阅读。
李学勤
连载中· 15.10万字
本书从“洪武开国”讲起,以明朝的政治演变为主线,对明朝的治乱兴衰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阐述了严刑重典、宦官干政、内阁倾轧、倭寇之乱、皇帝荒政、晚明党争、农民起义、明清鼎革等影响明朝衰亡的重要事件,对明代重要的历史事件、关键人物以及历史疑案做了通俗的考释与解说。最后,对明代的文学、思想、科技等也做了简明的概述。
郭建龙
连载中· 23.35万字
北宋宣和年间,帝国上下一片繁荣景象,然而盛世之下的隐患已成暗涌。财政困难、军事痼疾、恶性党争等内部危机,北方辽、金两国的军事威胁等外部危机,使得帝国渐成风雨飘摇之势。为收复作为战略屏障的燕云十六州,宋徽宗决定联金灭辽。宋金联盟虽然逐渐将辽国蚕食,但金国借此窥见北宋的虚弱,加之两国复杂的利益纠纷,金国转而南下攻宋。靖康元年(1126),金军第二次围攻汴京,十一月汴京城陷。北宋轰然崩溃,从盛世到灭亡仅隔三年。本书以宋、辽、金三方立场的史料为基础,用通俗流畅的叙事史笔法,试图复盘靖康之难历史发生的过程,探寻北宋盛衰之变背后的深层成因,以及超越时代的镜鉴意义。追溯北宋末年靖康之难的完整历史细节,讲述宋、辽、金三方的和与战,聚焦北宋历史大变局的关键时刻,以及帝国由内而外全局性危局大爆发的前因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