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孕就得讲究吃:长胎不长肉,母婴都健康
李宁
已完结· 13.12万字
说体重的变化,牵绊着每一位妈妈的心。本书以此作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从备孕到怀胎十月这一期间内的饮食方案,并根据孕妈妈每个月身体的不同情况,为读者展现不同的科学饮食搭配,方便读者根据自身所需按月份进行检索。考虑到孕妈妈不能吃药,书稿中还对孕前、孕中、孕后的常见病列举了详细的饮食调养方法,帮助妈妈在不伤害宝宝的情况下,尽快战胜疾病,以健康的状态迎接宝宝。
李宁
已完结· 13.12万字
说体重的变化,牵绊着每一位妈妈的心。本书以此作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从备孕到怀胎十月这一期间内的饮食方案,并根据孕妈妈每个月身体的不同情况,为读者展现不同的科学饮食搭配,方便读者根据自身所需按月份进行检索。考虑到孕妈妈不能吃药,书稿中还对孕前、孕中、孕后的常见病列举了详细的饮食调养方法,帮助妈妈在不伤害宝宝的情况下,尽快战胜疾病,以健康的状态迎接宝宝。
【美】司徒琳
已完结· 13.37万字
《南明史:1644—1662》的目的是回答“明朝为什么会灭亡”这一问题。由此出发,作者司徒琳所讨论的是明朝世袭君主统治失陷后18年的历史进程中所映射出来的溃败根源。 书中通过大量的史料梳理,主要把明朝由强变弱的原因归结为“文武之间无法取得统一和协调”“大臣们在如何作为皇帝的辅弼问题上陷入了困境”。作者同时注意到以上两点并不是仅有的两个把明朝引入灭亡的原因,近代经济变迁的也是原因之一,但朝廷内部冲突造成抵制外力的失败仍是明朝灭亡主要的原因,而这内部冲突的根源,在朱元璋太祖从一开始设计官僚制度时就已埋下。随着时间推移,文官内部的党派纷争、在外武官战斗力沦为平庸,内忧外患,大厦将倾。
(美)伊芙琳·特里弗雷 埃利斯·莱斯驰
已完结· 8.00万字
这是一本介绍如何健康饮食并实现减肥的生活类图书。 本书通过教你识别身体的自然饥饿信号,放弃不健康的节食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看待食物的方法,培养你与身体和心理的深层联系,发展与食物的健康关系,过上更健康的生活。
杨义先,钮心忻
已完结· 23.03万字
曾经,意念控制被认为是痴人说梦;如今,它早已变得轻轻松松,甚至连老鼠和猪都能用意念玩转游戏。曾经,“读心术”被认为是骗人把戏;如今,它早已变成现实,只需扫描你的脑电图,便可一眼看穿你的情绪和部分心思。曾经,人是人,机是机,人机彼此相分离;如今,人即是机,机即是人,小小脑机接口就让你与机器密不可分。其实,这些都还不是最玄幻的事情,因为本书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基于神经生物学、脑科学、微电子学和虚拟现实等领域的成就,向你展示一幅更玄幻的内涵型人工智能愿景。换句话说,也许在将来的某天,你可轻松成为全球第二的钢琴演奏家和画家等,更准确地说,你能在瞬间学会偶像的任何技能,最多只比他稍逊风骚。也许在将来的某天,任何人都能轻松掌握全球的既有知识,轻松与他人进行不动声色的意念通信。如此愿景到底能否实现,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以及何时能实现等,其实都主要取决于脑机接口的进展,即人类能否更精准而全面地检测、提取、产生、复制和输入相关神经元的电脉冲,激活或重组某些神经回路。本书文笔流畅,内容浅显易懂,可作为大众科普读物,更可供人工智能的专家深究,还可供科幻迷任意发挥,写出更加引人入胜的作品。
【美】莱恩·霍利得,史提芬·汉赛蒙
已完结· 14.11万字
如果选择权在你,那么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需要自己决定如何去做的时候,何必迟疑?如果你能看清自己的路,高高兴兴地走下去,不要转向;如果你看不明前方的路,可以先停下来,听听斯多葛派哲学家的思考。《每日斯多葛》选辑斯多葛哲学的经典段落,配合浅显易懂的文字,让心灵恢复安静、沉着、稳定。每天一篇短文,每月一个主题,可按日期每天阅读一篇,也可以自主选择喜爱的主题阅读。 你会发现:天地之间有许多事情,是你的哲学里所没有梦想到的呢。
高云凌
已完结· 11.33万字
本书以传略的形式,选取明清时期有影响力的皇太子,描摹当时波澜壮阔的重大社会背景,再现他们宫廷争斗的历史片段。
胡适
已完结· 16.63万字
《中国哲学简史》,原名《中国哲学史大纲》,共分12篇,以人物为脉络,系统地论述从老子到韩非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是一部先秦哲学思想的专著。该书写定于1918年7月,1919年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只有上卷)。一经出版,立即引起轰动,多次再版。《中国哲学简史》是作者的成名作,至今仍然是很有影响、值得阅读的中国古代哲学史经典著作。
(德)理查德·大卫·普莱希特
已完结· 29.55万字
从西方哲学的发源地美丽的小亚细亚海岸,一直到中世纪后期的修道院和书斋、教堂和大学,一代代著名哲学家轮番登上历史舞台,对世界、对自我、对生活进行着探寻与思考。《认识世界:古代与中世纪哲学》,德国当红哲学家普莱希特,专门为大众读者所写的哲学史*卷,如连载小说一般,将一位位哲学家带到我们眼前,将他们的哲学思考融入故事之中,在轻松的阅读中,帮助我们理解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是真理?是否有正义?如果有,它如何可能?生命是否有意义?人在自然和宇宙中居于何种地位?”
周秉高
已完结· 8.80万字
本书讲的是《楚辞》的故事。《楚辞》是战国末叶至西汉初期流行于楚地诗歌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首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主要讲述了战国楚人屈原的故事,由刘向编辑成集,共16卷。
包伟民,吴铮强
已完结· 19.53万字
随着宋军在崖山海战中全军覆没,立国300余年的赵宋王朝*终灭亡。回望300年王朝浮沉,大宋承唐末乱世立国,却从未能完全恢复汉唐时辽阔的疆土,又遭逢“靖康之耻”被掠去半壁河山,偏安秦岭、淮河以南。政治上重文轻武,策略上守内虚外,大宋王朝终日周旋在强敌环伺的夹缝里,直至在蒙古铁骑的崛起中灭亡。但正是这同一个宋朝,无论是士大夫政治的成熟,农业文明精致内敛特点的强化,商品经济、手工业的显著发展,还是技术领域众多的创造发明,思想领域划时代的迸发创新,皆被认为打开了中国帝制王朝历史演进的“新局面”。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钱宸
已完结· 7.31万字
本书以“工匠精神”为主题和切入点,从七个方面入手,论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在当今工业4.0时代倡导“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有所启迪,并积极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
朱康有
已完结· 28.92万字
本书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自然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相通之处,并从意识形态理论构建的角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及关键所在。作者认为,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毕竟话语系统不一样,所运用的概念表述、思维方式大相径庭,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则是基于近代科学理性的科学理论,两者正好可以互补。...
银子辛
已完结· 8.29万字
故事发生在1925年,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革命军为推翻北洋政府积极准备北伐。潜伏在北平的共产党员陈继坤得到情报,日军给北洋政府提供了一批高精尖武器。北洋政府一旦使用这些武器,会对正面战场上的国民革命军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收到情报后,国民革命军高层极为重视,委派“人头收割机”赵承佑营长组建一支特殊的队伍,秘密潜入北平定点清除日军间谍,此次行动代号:1925……
王金梅
已完结· 13.36万字
养育女孩,怎样才是真正的富养? 非暴力沟通,父母怎样做才有效? 女孩的肢体语言你看懂了吗? 如何鼓励胆小的女孩? 女孩如何把握与异性相处的尺度? 追求卓越的女孩有哪些优秀品质? 解读女孩的九型人格,你的女儿是哪一型? 对女孩的财商教育有多重要? 如何让女孩离幸福更近?
唐云
已完结· 14.86万字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疾病的困扰,疾病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平时走入了哪些健康误区?怎样才能既快又好地治愈疾病?本书试图从一个临床中医师的角度出发,用有趣易懂的文字,20年亲历临床案例,50余首中国古代、近现代名方,扁鹊、张仲景、李杲、张从正、李时珍、叶天士、王清任、蒲辅周等10余位历代名医的治病故事,为您详述中医识病、辨病、治病全过程,阐明中医之“道”,带您解开疾病密码。
梁衡
已完结· 18.17万字
《中学生怎样阅读写作》是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总顾问、多篇文章入选语文课本的作家梁衡为中学生打造的阅读与写作之书。部分“中学生怎样阅读写作”旨在分享阅读经验,示范多种实用的写作方法与技巧。第二部分“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作品解读”深度剖析写作心理与背后的故事。第三部分“新作与经典”提供多篇美文范例,拓展阅读面。梁衡老师通过本书,生动示范了如何通过阅读经典有效提高写作水平,帮助中学生轻松提高语文成绩。
林发钦
已完结· 2.99万字
他们说行业,说生意,说生活,一块糕点或一碗牛杂,往小处说是生活的滋味,往大处说是文化传承,一声悠长的吆喝,可以看时光倒转,听澳门历史。
慕小刚
已完结· 14.66万字
老上海人所说的“七宝”指的是哪“七宝”?宋氏三姐妹曾上同一所学院吗?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巢在老上海的哪个地方?作家张爱玲又是住在老上海的哪个公寓里呢?本书通过一个个有趣的问题,向读者介绍不一样的上海历史。
雷海宗
已完结· 12.12万字
本书上编的几篇文字是抗战前三年间在清华大学发表的。最晚的《中国的家族》一篇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一日出版;一周后的夜间,著者在宁静的清华园,就被卢沟桥的炮声由睡梦中震醒。
高志宏,徐智明
已完结· 17.94万字
这本书不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育儿观,从根源上解答“为什么越管孩子越弱?”的困惑。从父母需要遵守的教育原则到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方式方法,他们从一个家庭里父亲和母亲两种角色两个视角出发,去完善自己教育孩子,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可以帮助更多的家庭从育儿的焦虑中走出来,定心思考成长的真谛,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找到适合的育儿方法。
梁启超
已完结· 20.93万字
《中国历史研究法》是继梁氏《新史学》后又一杰作,系以传统史学所积累的方法为基础,结合当时西方史学最新进展,运用新的学术眼光编纂而成。作者以其宏阔的学术视野,对史料鉴别、史事考订、史迹论次、史书编纂诸层面都有详细阐述,建构起独具一格的史学理论体系。 《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散落各处的经验之谈,对于史学初学者颇为亲切有味,堪称培植史学研究趣味的极佳读本。
忆曲哼歌
已完结· 26.03万字
他们是与皇帝最亲近的人,对权力最向往的人,被世俗最鄙视的人,令白领最钦佩的人,他们就是太监!他们都是牛人!在封建王朝中,有一个特殊的职场,日复一日地上演着血雨腥风的夺权大戏。在古代社会中,有一个另类的群体,两千年来一直试图改变历史转动的轨迹。那个特殊的职场叫皇宫,而那群另类的人就是太监。一座充满欲望、荒诞、血腥与杀戮的宫廷,一群身负信念、阴谋、野心与执着的阉宦,当二者相遇,当权利赤裸裸地摆在眼前,当诱惑与迷离交织在一起,使本就神秘的封建王朝多了几分精彩与奇幻。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已完结· 19.99万字
本书从发现新大陆前的欧洲社会背景讲起,而介绍了殖民地美洲的情况,以及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工业革命等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书中对每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都行了分析,对重要历史人物的来龙去脉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西方文明、科技发展、美国的政治生活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房龙用通俗生动的写法、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枯燥无味的历史写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通过本书,读者能够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美国社会的样貌,而了解一个现代化的美国是怎样炼成的。
易中天
已完结· 19.96万字
☆畅销百万册,四次再版,二十年经典,2018年全新修订 ☆项羽*终还是打败了,他败在刘邦手里。但此前项羽战无不胜,而刘邦一直不顺。 ☆曹操爱开玩笑;至少是个英雄;文学成就无可争议。然而曹操何以成为曹操? ☆武则天,让人痴迷又让人敬畏。一生就是一出曲折偾张的大戏。不知道当她看到自己亲手提拔的文官和将领,带着自己的儿子,砍下她那两个男宠美如莲花的脑袋时,会想到什么? ☆康熙传位雍正,是正统还是政治手段?父子兄弟之间,要用多少心思力气才能各自保全? 《品人录》充满英雄故事、政治角力,甚至宫斗大戏。精彩好读,但写作态度是严肃的。人物的个人品质,并不能单纯以"好坏"进行区分;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也并不能归结为个人原因。
徐达斯
已完结· 17.55万字
本书旨在探索世界诸文明包括华夏文明的根源,凭借史前灵知体系(包括灵知义理、灵知神话、灵知美术、灵知天文、灵知地理、灵知建筑等),以及考古学、文字学、文献学、神话学的最新成果,以三重证据法(一种新式论证法),提出史前雅利安超级文明圈的假设,并尝试破解一系列文明史上的千古谜题,比如金字塔、三星堆、良渚神徽,等等。
【唐】吴兢
已完结· 9.14万字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著作,全书共10卷40章,按时间和门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23年中,与魏徵、房玄龄等大臣在治国理政上的理念问题,以及各大臣的争议、劝谏等,起到了规范君臣道德伦理和治军理国的作用。此外还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举措。本书放在当下,亦是一部当之无愧的管理学和领导学方面的经典,其中许多治国理政思想都可以转化为管理企业和团队之用,帮助管理者建立威信和领导力。
卢东杰
已完结· 6.91万字
《吕不韦:成功的商人》为《书立方·人物传奇》系列丛书其中一本,由卢东杰编著。自古窃钩者死窃国者侯,商人吕不韦乎居奇货,靠着一本万利的经营理念,做了全天下最大的一笔买卖,他也因此封侯拜相、权倾天下,岂料祸福难料……
李昊
已完结· 12.68万字
河南人是能吃苦的一群人,他们那苦行僧的精神是他们生存力量的来源。在常年的生存压力中,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中,苦难和艰辛,饥饿和折磨……一切的不幸迫使河南人不得不埋首于生活的残酷。于是,在艰难中也不断前进,星落云散,始终挺立在世人面前。 于是,在黑暗之中看到烛光,从损落到奋起,创作新的高峰。这是一部全面剖析和解读河南人的*之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改变着他们的一代又一代,河南人顽强、执著地为生存发展而奋斗。
胡炜权
已完结· 13.61万字
日本的天皇制,堪称世界上持续时间*长的君主制度,从日本神话时代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天皇制作为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是谜一般的存在。一般人对天皇制看不透,也理解不了。本书梳理了与天皇和天皇制相关的70个问题,共分10章,向读者详解有关天皇和天皇制的各种谜题。前4章主要阐述与天皇历史相关的一些问题,概说天皇的历史与天皇制的发展脉络;后6章则从天皇的宗教与仪式、思想、艺能与学问、日常生活、形象、家族等各个方面,解答人们对日本天皇日常生活的疑问。
郭建龙
已完结· 22.37万字
战争、贫困、腐败、疾病……非洲问题从何而来?熬过了混乱期的非洲,该如何摆脱殖民主义的梦魇,抓住发展的机遇?从合作伙伴到命运共同体,中国在非洲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作者曾两度深入非洲,试图通过游走、观察和研究等方式去解答这些问题。他以历史的脉络为经,以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问题为纬,深入地讨论了非洲问题的形成、发展与现状,揭示了非洲三代领带人和非洲人民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曲折历程。 过去两百年,非洲人民走过了被殖民、求独立的历史时期,现已进入谋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重新认识非洲、重估非洲的价值是作者写作的初衷,更是时代的重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