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话的方圆艺术
孙郡锴
已完结· 15.93万字
信息时代说话能力对每个人都是如此重要,精研说话的方圆之道,在像人生的旅途中,任何天堑都三言两语之间变通途。 说话的方圆之道是赢人气、成大事的真本事。 天天说话不就会说话。一个人说话的水平代表着他做事的水平,决定眘他成事的高度。方与贺合天地两极,也代表着阴与阳、柔与刚的两种至高境界。就说话两言,方则针锋相对,有理有据,圆则通融达变、八面玲珑。方圆互用,于小处可广交发、赢人气,于大处可惊天地、泣鬼神。
孙郡锴
已完结· 15.93万字
信息时代说话能力对每个人都是如此重要,精研说话的方圆之道,在像人生的旅途中,任何天堑都三言两语之间变通途。 说话的方圆之道是赢人气、成大事的真本事。 天天说话不就会说话。一个人说话的水平代表着他做事的水平,决定眘他成事的高度。方与贺合天地两极,也代表着阴与阳、柔与刚的两种至高境界。就说话两言,方则针锋相对,有理有据,圆则通融达变、八面玲珑。方圆互用,于小处可广交发、赢人气,于大处可惊天地、泣鬼神。
钱乘旦,姜守明,黄光耀,许杰明,蔡蕾,胡传胜
已完结· 27.23万字
《英国通史》内容包括自远古至2016年英国公投的历史,是对近两百年来中国英国史研究的总结,也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多卷本的英国通史,代表了中国学者英国史研究的话语方式和话语体系。写作方式上,充分吸收中外英国史研究的既有成果,细致描述英国历史的轨迹,在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之外,本丛书突出社会生活的叙述,还原历史上英国人的生活状态,是一部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英国通史。
朱姝璇
已完结· 27.49万字
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动于广东(含海南岛)和广西境内的多支人民抗日武装的统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人民武装。在抗日战争后期,这些人民抗日武装逐渐发展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广东省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潮汕地区)、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梅埔地区)以及桂东北人民抗日游击纵队临阳联队、桂东南、桂北、柳北等地区的人民抗日武装队伍。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抗击和牵制了日伪军15万余人,不仅配合了全国抗战,也打破了日军变华南为其进行太平洋战争后方基地的妄想,支援了盟军在太平洋及东南亚的对日作战,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是少有的把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叙述、概括和综合的研究著作,以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的史实为依据,从分析各部队建立的历史背景入手,通过叙述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各部队的发展沿革、战役战斗、部队建设及抗日根据地建设等,客观评价了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的地位和作用,总结了历史经验,力求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
闫广芬
已完结· 12.24万字
在世界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国的文化悠久而绵延、源远而流长、古老而常新,重视教育是其内在的文化动力。古代中国创造了自成系统的官学、私学以及书院等教育机构和制度;确立了被誉为“世界第五大发明”的科举制;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从孔子开始,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大多是教育家,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体现了自觉而觉人,己欲立而立人的仁爱精神。教育既是成人之道,更是治民之道,富之而后教之,使之成为君子。
【宋】袁枢
已完结· 24.95万字
由《两匈奴叛服》《诸羌叛服》《鲜卑寇边》《嬖幸废立》《梁氏之变》五篇组成。《两匈奴叛服》《诸羌叛服》《鲜卑寇边》,叙述了南北匈奴与东汉王朝之间的战争及其归附、羌族不断起兵反叛以及东汉屡次派兵镇压、鲜卑族壮大后与东汉王朝发生冲突战争的历史过程。《嬖幸废立》《梁氏之变》记录了东汉殇帝、安帝、北乡侯、顺帝的继位过程和东汉外戚梁氏家族的兴衰以及和帝至桓帝年间宦官与朝臣、外戚的斗争。
唐仕春
已完结· 18.58万字
乡土,是中国人的重要情感支撑,而乡谊则是在乡土的基础之上建构而来。本书将连接同乡关系的乡谊与政治加以联系,重点考察了明清以来乡谊流动与政治运作之互动。作者试图以明清同乡京官印结为切入点,观察政治制度运作与出仕者的社会生活,通过会馆禀请和衙门给示晓谕讨论清朝基层社会法秩序;紧扣近代同乡群体转型成为公共团体的时代脉搏,探讨了政治运作中乡谊流动网络的拓展与分化、影响乡谊流动的因素、乡谊流动的后果等方面,从而分析乡谊流动与政治运作既协作又冲突的多重面相。本书凸显了观念史与社会史的结合,并尝试在社会史与政治史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刘雨珍
已完结· 20.75万字
中日文化交流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展开,但是这个时期主要是中华文明影响日本,而到了近代以后,中日的文化交流呈现相互学习和影响的局面。本书生动解析了东亚视域中的文化交流,以及中日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过程,并分析了在这一东亚文化影响的环流中产生的诸多问题。
席海燕
已完结· 18.11万字
什么样的女人最美丽?这是一个令无数人为之沉吟、深思的话题。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无论时空如何变换,时尚音符如何跃动,追逐美丽注定是女人生命季节里不变的旋律,有美丽才是真有魅力…… 女人的美丽,体现在姣好的容颜;女人的美丽,体现在婀娜的身姿;女人的美丽,体现在追求完美的魅力;女人的美丽,体现在高雅独特的品位;女人的美丽,体现在浓厚细腻的情感;女人的美丽,体现在丰富深厚的内涵;女人的美丽,体现在别具一格的个性……
沈从文
已完结· 7.38万字
《沈从文给少年的阅读课》全四册甄选沈从文的小说、散文、杂文和书信共68篇,展现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土人情、女孩子们的性灵纯真、对淳朴百姓的歌颂、对商业化都市的讽刺,及其人生经历和人生追求。让少年们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体会文豪遣词造句的功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一册·小说:本册精选沈从文以人物为主题的小说,包括《玫瑰与九妹》《爹爹》《凤子》《三三》和《雪晴》,有的充满了对人物精彩的刻画描写,有的饱含诗意从容的心灵世界,有的则是对社会的讽刺。 第二册·小说:本册精选沈从文以景物为主题的小说,包括《船上岸上》《石子船》《冬的空间》和《静》,小说有的充满了秀美的风景,有的饱含浓浓的乡愁,有的则是对社会的讽刺、对人性冷漠的批判。 第三册·散文与杂文:本册精心甄选了沈从文的散文与杂文,汇成景物集、人物集、沅水集和抒怀集。这些散文和杂文,有的是写山光水色,如《春游颐和园》《凤凰山观景》;有的是写湘西的风俗人情和山光水色,如《常德的船》《过节和关灯》;有的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辨如《生命》《潜渊》《白魇》。
朱生豪
已完结· 24.53万字
《莎士比亚悲剧喜剧全集》,是莎士比亚的经典代表作,堪称精华中的精华,是了解社会百态、人性本质的百科全书,无论你是谁,都可以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持久的心灵震撼,在成长、爱情、信仰等方面产生共鸣并获得启发。 朱生豪经典译本,再现莎剧神韵,历经70年时间考验,无数读者口碑相传,成为中文世界的传世译本。 全新作家榜版《莎士比亚悲剧喜剧全集》,底稿出自朱生豪逐字逐句翻译并亲自编辑审定,由世界书局于1947年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作家榜历时一年半精编精校精排,囊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十大悲剧,《错误的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暴风雨》等十四部经典喜剧。 此版本一经问世,读者口碑相传。
双传学
已完结· 24.00万字
本书始终紧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十八大以来党的执政治国实践,科学归纳和深度解读其中关于历史思维方法的具体阐述和创新表达,考察其在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实践价值。本书注重强调政治性、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广泛吸收借鉴国内该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和观点,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实践特征,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深入理解和体会历史思维方法,更好地推进广大干部群众的认知认同,更好地把握顶层设计蓝图,更好地推进“四个全面”的贯彻落实。
西门媚
已完结· 13.66万字
食物记录时光,对于食物的需求促进着时代的变化。这是一本个体成长记忆手册,也是一部当代社会发展变迁史。作者用诙谐轻松的笔调讲述作者自年幼起至今与美食、与城市、与朋友的故事,文字有丰富的气味与画面感。通过食物、食事这一线索,勾勒出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时代变迁史。且书中配有作者自绘的水彩插画,色彩明朗、简洁大方且富有童趣,令书中内容的想象变得更加具体可感,增添了阅读的乐趣。
吴霜
已完结· 12.37万字
神秘蜕变的科幻故事新编; 重述神话的全新东方夜谭 ; 骑桶人作序推荐; 艺术家良亮人手绘系列插图。《龙骨星船》是吴霜蜕变为羽南音的华丽登场,重述科幻维度中的东方夜谭:浩瀚星空的秘密藏在五千年中华造字文明里;宇宙中无法触碰的孤独被一只外星百灵凝结为金色的丝绒。
苏艳萍
已完结· 10.01万字
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中山陵作为南京的标志性建筑,在抗战风雨中经受了数年考验,依然伫立不倒。本书对中国军民在中山陵开展的抗日战争过程进行了综合评述,配有一定珍贵历史图片,图文并茂,内容积极感人,准备作为抗战胜利80周年献礼图书。
胡雁冰
已完结· 21.48万字
黑暗的时代快尽,美好的时代将临,我们时刻准备着,做勇敢的冲锋! 《挺进者陈然》是一部关于革命者陈然的长篇小说。全书开篇从陈然被捕写起,以现实和回忆的双线交叉叙事结构,将陈然一生的故事娓娓道来,现实线讲述了他被捕和遭受刑讯、狱中办报、制订计划、反思和英勇就义,回忆线则讲述了他的少年时光、剧团岁月、教书和做工经历、办报和地下斗争直至被捕的往事,再现了一位青年革命者的传奇经历。
徐耀新
已完结· 4.77万字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承载着厚重而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是“乡愁”的重要载体。保护好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特色,就能为我们的家园情怀留下栖息之所——只有留住“乡愁”,才能“记得住乡愁”。2016年底,江苏省文化厅开始组织编写“精彩江苏”丛书,内容涵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地方戏曲、书画艺术、红色文化等多个方面,这既是江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延展千年文脉、推动文化建设、凝聚精神力量的创新实践。 “精彩江苏”丛书第一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系列”首批图书正式出版,第一批推出24本。本系列共50本,涵盖我省50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兼具文学性与史学性,展现了江苏历史演变中岁月累积的文化智慧与古物风貌,彰显了江苏人民的文化自信与自觉。丛书采用“口袋本”的形式,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装帧精美,便携易读。一卷在手,令读者观尽江苏名城名镇名村之无限精彩。
蔡振康
已完结· 16.36万字
本书依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军队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相关规定,在党政机关公文与军队机关公文异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侧重阐述党政机关公文概念、特点、文种、格式和行文原则等;依托例文,立足从“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出发,用通俗的语言和文字一一介绍党政机关15种公文的写作处理。
杨栋梁
已完结· 24.74万字
一部承载着“友好”、恬淡和对立等不同内容的中日古代关系史,给近代前夜日本传统的中国观留下了什么“思想遗产”?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东亚的太平梦后,日本的中国观怎样从“文化遥想”变成了“现实殷鉴”?甲午战争后,日本的蔑视型中国观如何形成和固化?二战以后,日本的中国观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以史为证,知古方可达今。历史这面镜子,既可认知对手,也可检点自身。 本卷依据后五卷展开的基本实证资料,从日本、中国和世界的共时性三维约束环境的视角出发,历时性地考察了日本近代以来中国观的演变,分析了其不同时期中国观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其中国观的变化规律及其本质。
[美]托马斯·潘恩
已完结· 12.60万字
《常识》鼓舞了民众参军战斗的热情,普及了共和制的基本理念,坚定了民众脱离殖民统治、建立美利坚合众国的信心,成为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关键著作。《常识》还成为了哺育人类自由思想的经典,为整个人类迈向自由的历史,做出了极为特殊的贡献。其后的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都从潘恩的《常识》中获得了思想营养。
牧之
已完结· 28.38万字
《社交要读心理学大全集(金版)》包括了人际关系与心理、社交中的心理效应与定律、社交中的心理应对(一)——社交障碍的自我调节、社交中的心理应对(二)——体察人心、了解交际对象、社交中的心理应对(三)——如何让自己受人欢迎、社交中的心理应对(四)——巧妙化解社交中的难题、社交口才与心理、社交形象与心理、社交礼仪与心理……等等,内容丰富。
张亚东
已完结· 12.96万字
本书是国内学界第一部多卷本的英帝国史之第一卷。本卷主要研究大英帝国的肇始阶段,即都铎时期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相当于大英帝国前史,包含着对英国早期殖民思想、民族国 家与大英帝国的关系、重商主义国策、新君主制和民间力量在殖民活动中的作用、从民族国家走向帝国的道路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
【美】艾米莉·洪尼格
已完结· 13.86万字
《姐妹们与陌生人:上海棉纱厂女工1919-1949》以1919—1949年上海纱厂(华商纱厂和外商纱厂)女工为研究对象,把女工放到上海经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探讨纱厂女工的生活状况、工作情形及30年间女工参与劳工运动的发展和转变情况。《姐妹们与陌生人:上海棉纱厂女工1919-1949》是妇女史、劳工史、社会史、口述史的综合研究成果,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术界关于中国劳工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薛凤
已完结· 21.17万字
本书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著作为切入点,通过发掘和探究这些文本内容的知识脉络,重新审视中国科学思想的发展史,揭示文人以书面文字记录工艺技术的目的所在,这一做法在中国知识传统中的角色及其影响。作者条分缕析地展开了宋应星私人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不同层面,逐一勾勒了那些促其将实践知识转化为书面知识的诸多因素。作者也考察了宋应星如何获取、评估以及最终如何表述这些知识,同时阐发十七世纪中国学者们在探究自然和文化时求理、求真、求信的方式和方法。作者还对宋应星的成果与其他中国哲人、文人著作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并从中得出结论:宋应星对知识与技术的探究方式虽游离于当时知识界的话语主流,却并非中国知识生成传统中的特例,而是与其他学者的著作有一脉相承的思想渊源。这些著作以一种特有的、不同于西方的知识认知方式,让工艺技术知识登临学术与哲学的大雅之堂,成为学术探索中一个获得认可的领域。全书提供了中国千年学术历史的概观,阐释了技术和工艺在中国文化中担当的角色。在作者看来,技术与工艺知识是中国古老文明史中一个组成部分,它曾经为工业革命时代欧洲的技术发展输送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叶舟
已完结· 13.77万字
本书是一部体例完整,内容丰富、有着鲜明特色的公文写作训练指导手册,针对当前秘书行 业的发展现状,从高层到低层,从书面写作到网络写作,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讲解了公文 写作的方式、方法,以及各级各类公文写作的格式、技巧。既有众多方法解析,也有大量范 例参考,引导广大文秘工作者进行“实战演练”,夯实写作基础, 实现从“烂笔头”到“大手 笔”的飞跃。
关雅荻 等
已完结· 11.41万字
14位成功人士的跑步生活,14个不同心境的跑步故事。有人跑过茫茫雪原,有人跑过荒凉戈壁,有人跑过茂密森林;有人跑过20公里,有人跑过40公里,有人跑过600公里;他们中有人因为跑步治愈了抑郁症,有人从跑步开始拓展了更多可能的生活方式,有人通过跑步将原以为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原祖杰,吕和应
已完结· 15.93万字
《外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新论》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祖杰教授和吕和应副教授主编,收录了2016年四川大学史学史与史学理论前沿论坛优秀论文12篇,主要涉及从古希腊到20世纪西方史学各个阶段的发展研究情况,整本论文集全面反映了国内西方史学史研究的近期新成果。
刘滴川
已完结· 7.15万字
这是一本以甲骨文为中心,进而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浅学术大众普及读本”。
安子
已完结· 17.81万字
历史从来都是严肃的,但历史上的人和事不应该失去其本有的灵动和鲜活。努尔哈赤的“七大恨”、“福晋”的来源、清代宫廷后妃制度、康熙为何六下江南、神秘的“血滴子”、乾隆皇帝的生母是谁,光绪的死因……《门清大清》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客观理性的立场,对爱新觉罗氏祖制家规、坊间传闻、家长里短等诸多问题展开深入系统的探究和梳理,内容生动有趣、包罗万象,涉及大清王朝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等方方面面,呈现给读者一个鲜活、生动、立体的大清王朝。
方州
已完结· 15.47万字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教育不好孩子的父母。
张宪文,王卫星
已完结· 26.87万字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是一项大型学术工程,史料的搜集、整理及英、日、德、意、俄等文献的翻译和编辑出版,是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因而只能分批陆续出版。相近的史料内容,安排在不同卷次先后出版,也是迫不得已的,敬请读者原谅。我们希望这套史料集能为海内外广大的历史研究者和众多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内容丰富全面的历史资料。但是,由于材料来源广泛,有加害方、受害方、第三方的亲身经历、亲见亲闻材料,也有回忆材料、各种档案文献材料、报刊材料等,其对南京大屠杀的记述有不一致的地方,甚至受记述者立场、观察角度或认识上的局限,记述有矛盾之处,也有一些错误的或不正确的观点,这并不奇怪。对这么一件震惊世界的大惨案,声音不可能完全一致。保存史料原貌。是历史工作者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因此,我们对史料均照原样收录,不加任何更动,提供给历史研究者,由他们在使用时加以考辨、解析,得出符合历史事实的科学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