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心报国,我成了阉党首领
小土豆
已完结· 290.66万字
穿越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好! 地位尊崇,权倾朝野,就连皇帝也要让三分?很好! 身份是当朝九千岁,千古第一权阉?非常好! 等会!? 权阉?阉人?太监??? 还特么是五十多岁的老太监??? 陈明荣懵了,这跟自己想的有些不一样啊?
小土豆
已完结· 290.66万字
穿越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好! 地位尊崇,权倾朝野,就连皇帝也要让三分?很好! 身份是当朝九千岁,千古第一权阉?非常好! 等会!? 权阉?阉人?太监??? 还特么是五十多岁的老太监??? 陈明荣懵了,这跟自己想的有些不一样啊?
白云先生
已完结· 12.65万字
从英国脱欧到特朗普上台,欧美政坛黑天鹅起舞,逆向全球化浪潮在欧洲和美国初现端倪,世界经济凛冬将至。自中国入世以来,世界经济“中国生产、西方消费”的模式难以为继,为防中国经济硬着陆,去产能、去杠杆、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双创等顶层设计频频出台。本书详解从新中国成立后的“活命经济”到“发财经济”的转变,以及对未来“老板经济”的展望,作者从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多角度、多纬度地给出了“中国经济为什么有前途”这一命题的解答。
张俊杰
已完结· 19.08万字
从来没有一本书如此详细地阐述了当前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所取得的重要突破,以及未来中国会在世界格局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本书将当前中国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深刻地梳理,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中国的未来提出了诊断和预测。
侯清恒
已完结· 23.17万字
必须厚黑学者,“厚”与“黑”之学也。厚黑教主李宗吾为其宗师,论成功之道与脸厚心黑之关联,再论厚黑实例与厚黑之变招运用。由此观点出发之厚黑学,人或奉之为圭臬,或恶之如寇雠。 厚与黑的解释,人人知道,无需我多言;依《厚黑人生》之见,“厚”可指宽厚、恭敬、亲和、坚定、慷慨、鲜耻、固执等,简直是广义再广义,扩张解释得无所不包;而“黑”除了阴险外,尚有灵活、智巧、奸诈、严峻、创新等,同样涵盖得包山包海。而此二者本身又几近反义,是故无论世上任何策略,在引申后皆入“厚黑”阵营,不但非厚即黑,尚可既厚又黑。反正道德或憨实时即为厚,卑劣或灵巧时即为黑,有时尚且两者兼而有之。
高宇,高静
已完结· 25.56万字
瓷器自诞生以来,就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逐渐成为一个特别的文化符号。怎样认识瓷器与中国的关系,瓷器又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前世今生呢? 本书是一部以瓷史还原历史,又以历史解构瓷史的著作。全书分“瓷与国”“幼年的脚步”“全盛序曲”“巅峰时代”“俗世以降”五编,“瓷与国”编重点分析介绍瓷器与中国历史及文化之关系,余四编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瓷器技艺与瓷文化的阶段性特征。
谭楷
已完结· 17.74万字
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
康瑞锋
已完结· 17.28万字
《中国史一本通》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精心选取了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最深远影响的一百九十多个重要问题,按时间顺序以点连线。同时,我们力求语言简洁生动,将浩繁的中国历史深入浅出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各个阶层的读者都能够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获取历史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选取了相关的历史图片,使事件更加立体,人物更加丰满,让读者真实感受到历史演进的全过程。《中国史一本通》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为一体,不仅是学生的课外读物,也是各阶层读者全面系统了解中国历史的优良读本。
史壮宁
已完结· 8.45万字
《好看到睡不着的中国史(唐朝)》唐朝拥有广袤的土地、兴盛的文化、富庶的经济,是一个令后人无比向往的伟大时代。 《好看到睡不着的中国史(唐朝)》以通俗诙谐的手法,展现唐朝三百年间大历史中的细节,为你还原一个真实的唐朝。
社会橙
已完结· 114.74万字
蓝若烟病好的第一天。村民慌慌张张:村长,不好了!夫人把秧苗拔了,说是要养小龙虾!李如言淡定点头:嗯,夫人爱吃,养吧。蓝若烟病好的第一个月。村民慌慌张张:村长,不好了!夫人把房子都推了要盖...盖那个什么,家庭宿舍。李如言宠溺一笑:嗯,钱我出,盖吧。蓝若烟入乡随俗半年。村民慌慌张张:村长,不好了!夫人被皇子抢走了!李如言默默抽出四十米长刀……
佚名
已完结· 8.08万字
《好看到睡不着的中国史(宋朝)》两宋国祚三百一十九年,两次倾覆于外患,而非内乱,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时期。本书依据史实,正史野读,带你重回文化与审美的巅峰时期,领略大宋的活色生香。
《彩书坊》编委会
已完结· 4.47万字
《365夜超好看中国历史故事(彩图注音版)》精选了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几十个故事,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历史人物的故事,粗线条地展现了中华历史和文化的全貌。书中所选的历史故事精到而具有代表性,既能展现中国历史的脉络,又可以表现中华文化的精髓,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不知的,如仓颉造字、钻木取火、商鞅变法、毛遂自荐、苏武牧羊、唐僧取经、昭君出塞、郑和下西洋、虎门销烟等。
史壮宁
已完结· 9.37万字
《好看到睡不着的中国史(全4册)》搜集了大量被人遗忘、误读的历史题材,去伪存真,把唐、宋、明、清四个朝代中的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从浩如烟海的史事中提出来,掰、揉碎,写成一个个极富阅读趣味的故事,组成一幅幅唐、宋、明、清的历史画卷。 皇家秘闻、朝堂真相、社会言情、野史异志、诗词俚语、文字小考,与男神女神谈古论今,同兄弟好友煮酒论史,让你话题信手拈来!
史壮宁
已完结· 10.24万字
《好看到睡不着的中国史(全4册)》搜集了大量被人遗忘、误读的历史题材,去伪存真,把唐、宋、明、清四个朝代中的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从浩如烟海的史事中提出来,掰、揉碎,写成一个个极富阅读趣味的故事,组成一幅幅唐、宋、明、清的历史画卷。 皇家秘闻、朝堂真相、社会言情、野史异志、诗词俚语、文字小考,与男神女神谈古论今,同兄弟好友煮酒论史,让你话题信手拈来!
雅瑟
已完结· 35.93万字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长的文明。发现于云南元谋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中国境内已知早的原始人类;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够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并懂得使用火,已具备了人的基本特征。近代考古发现了公元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约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这些都是华夏民族悠远起源的见证。后来,大禹治水,平定九州,启了中国历史王朝盛极必衰更替的序幕。 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有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彩“场景”,或宏大壮丽,或荒诞不经,或惊心动魄,或哀婉凄恻……
阿利斯塔
已完结· 268.68万字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你,一定没有体验过真正的天灾人祸!诺亚方舟的洪水、喜马拉雅的雪崩、肆虐夺命的瘟疫,地震海啸,这些天灾,你能躲过多少?风波亭的岳飞、火堆上的布鲁诺、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亚马逊森林的大火,这些人祸,你又能杜绝多少?这里是灾难体验馆,可以让你体验各种天灾人祸!不管你能否通关,都希望你带着希望之光,继续勇敢的生活下去!
(英)劳伦斯·詹姆斯
已完结· 49.42万字
英帝国是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它最鼎盛的时候,其领地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也占那个时候世界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帝国有如此庞大的势力,也没有一个帝国可以号称“日不落”。像英帝国这样的现象,以后不会再出现了,因为侵占别国领土建立殖民帝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李睿
已完结· 32.90万字
一本书,让你通晓古今,乐知天下。 这是一本浓缩历史知识精粹的智慧趣典,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它用严谨科学的态度.别致的形式,轻松活泼的语言,将中国历史上500多个趣闻谜事娓娓道来,并对这些趣闻谜事背后的真相与问题,作了精辟里的分析和解笞,又配以大量直观形象的精美插图,让历史的精彩绝不被你错过。
陆铭
已完结· 16.63万字
经济学家陆铭教授的《大国大城》关注的是中国当前城乡经济发展中切实存在的现实问题。房价陡升、雾霾遮天、交通拥堵;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的窘境……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过半,但大城市的病状和乡村的隐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城市人口流入,让农民工返乡,问题就能解决吗?不!去往城市,来谈乡愁。作者比较了全球经验,立足本土现状,基于实证,力倡中国发展大城市的重要性。社会问题宜疏不宜堵,只有让市场本身充分发挥对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调节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下棘手的社会问题。政府的功能不是与市场博弈,而是在市场失语的地方,以长远眼光,布局科学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供给。《大国大城》将告诉你,只有在聚集中经济发展才能走向均衡,只有以追求人均GDP的均衡取代追求区域GDP的均衡,才能充分发挥出大国的国家竞争力,并提升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
郭立场
已完结· 23.97万字
整个清朝没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昏君,却无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致使清朝 终走向穷途末路,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本书以清朝 后七个皇帝的教训为主轴,回到具体的历史语境,探寻事件背后的必然逻辑,让真实的细节再现历史的变迁,从而为认识清朝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上官觉人
已完结· 14.35万字
我们知道,生存是获得发展的基础。倘若我们连生存都难以保障,又何谈发展。就像我们连走路都没学会,就想奔跑,摔跤是必然的。那么,决定我们是否能够获得较好生存环境的基础是什么呢?做事先做人,就是的答案。那么怎样去做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求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让自己成为一个深受他人欢迎的人,在他人的心目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要想成为他人所欢迎的人,你就必须学会适当地藏心,不要什么都显露出来。
肖鹏
已完结· 14.50万字
本书以时间为轴,以地标性建筑为线索,介绍了自先秦时期到现代的中国建筑,将中国的建筑发展史及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娓娓道来,并辅以丰富多彩的插图,将中国建筑的形象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本书共分为十一章,重点介绍了先秦时期的木构建筑、秦朝时期的经典建筑、两汉时期的宫殿建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建筑、隋唐时期的宏大建筑、五代辽宋金时期的多元建筑、元明时期的建筑群、清代的皇家建筑、中国近代的中西融合建筑以及中国现代的城市建筑。本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文字简洁明雅,是一部富有实用价值的中国建筑知识普及读本。
陈恭禄
已完结· 59.63万字
20世纪独具影响力的近代史经典出版80年80年这是一部能让你快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佳作学者从政的典范、史学泰斗蒋廷黻,以近代化的独特视角为核心,讲述从晚清到的百年激荡。波澜壮阔的重大历史变革、杰出人物的真实面貌、大变局中的权力斗争与外交博弈,如风云变幻,清晰可见。一口气能读完,一辈子忘不了。全书脉络恢弘、深刻客观而引人入胜。百年中国学者,仅凭一传一书即奠定“史学巨擘”者,惟此一人。
张维为
已完结· 15.34万字
谈中国崛起,有国际比较才有说服力。谈中国崛起,有理念支撑才有生命力。谈中国崛起,有逻辑分析才有深入力。20来年,张维为教授走访了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路走来,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悟。他亲眼目睹了不同国家命运的跌宕起伏,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崛起给世界带来的许多触动和震撼。“中国三部曲”整合了张维为近年来的代表作《中国触动》《中国震撼》《中国超越》,是建设中国话语的尝试,也就是用中国人自己的话语来评论中国和世界,来解构西方话语、建构中国话语。当然,这一切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激发更多的人去思考和研究,为中国全面超越西方、超越西方模式和话语作出中国人的贡献。《中国震撼 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张维为教授通过自己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
张海鹏
已完结· 37.83万字
作者认为有必要在序卷中阐明全书的基本的编撰原则,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观,基本的写作体例和方法,作为各卷的原则要求。但是,各卷在写作中,不必重复这些原则和要求。这些基本的原则和要求,在课题组组成时,已提交各卷主编讨论和研究。各卷主编大体上赞成了这些原则和要求。五章稿成后,曾分送本书各卷主编征求意见,有些主编热心提供了修改建议。当然,这些原则主要有本卷作者提出,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学术观 。是否有当,还需要听取学术界批评。读者如有意见,可以提出商榷,展正常的学术争鸣。任何学术争鸣,都是作者所欢迎的。 附录名为近代中国史事记略,略仿大事记的编写方式,提供读者一种参考的角度,在一定的意义上,希望可以与其他九卷在内容上起到互补的作用。编写近代中国史事记略,遵循如下原则;有些史实,其他九卷正文中要详加分析,记略从简;有些史实,如思想文化、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正文限于体例和篇幅,或许简略,或许不录,记略则稍加出。编好史事记略并非轻而易举,编写时参考了多种公出版中国近代史大事记一类书籍,本着求真的原则,也稍稍纠正了一些记述,从《中国近代通史》的角度,注意了文字表述的准确。
【美】巫鸿
已完结· 17.10万字
“巫鸿美术史文集”计划收录作者1979年至今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八十余篇论文和讲稿,按照年代编排,展现作者的研究轨迹,破西方研究中国古代美术的传统范式,通过探索新的观念和方法,使这个学科的内涵更为丰富和复杂。 《传统革新》为文集的*卷,收录作者1979年至1987年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12篇论文和讲稿。由于有在故宫业务部工作的经历,他早年的几篇文章涉及玉器、青铜器、度量衡器等研究,显示出对古代器物强烈的兴趣。对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器物的形式分析虽然还比较简单,但已由博物馆藏品研究发展到对于考古材料的关注。《早期中国艺术中的佛教因素(2—3世纪)》一文,对有关母题行了定性定量的细密分析,成为后来学者们研究这个课题***的一篇文章;他对于四川汉代石棺空间结构与题材关系的分析,可以看作《武梁祠》的预演;《汉代艺术中的“白猿传”画像》表现出了对文学与图像关系的深切关注。 “巫鸿美术史文集”卷二《超越大限》和卷三《陈规再造》业已出版,下一步即将推出卷四《无形之神》与卷五《残碑何在》,敬请关注。
阎云翔
已完结· 13.78万字
《礼物的流动》是阎云翔根据其博士论文而改写的专著,主要关注了人类学领域中一个十分经典的研究问题,即礼物交换。作者在黑龙江省一个农村生活了七年,并为撰写本书又两度回访。通过参与观察、深描等人类学方法,关注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礼物交换及其文化意义。阎云翔在更新了传统人类学关于该问题的经典解释理论的同时,也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非制度化”的特点,并探讨了农村社会的社会结构。
林祥征
已完结· 12.59万字
本书讲的是《诗经》的故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全部诗歌,共311篇。
【美】阎云翔
已完结· 14.28万字
《私人生活的变革》是以东北的下岬村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纵观下岬村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变化、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的各种细节、家庭财产分割过程中三种相互关联的习俗沿革以及在彩礼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变化等,讨论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的出现与发展和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基于此,作者反思了中国近现代以来农村情感生活、亲属关系等私人世界的发展与变迁,与国家对于私人生活领域的巨大推力。
眉间情深
已完结· 20.05万字
作为喜欢了许飞星多年的人而言,方迢迢的告白似乎只感动了自己。一次次被拒,她还可以继续。直到她发现许飞星为了有一个机会和那人在一起,用她做过的事去和那人告白,她就知道自己和他绝无可能。醉酒后,她随便找了个人告白。在相处之后,发现还不错???
[美]易明
已完结· 14.85万字
该书以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变化为切入点,主要论述了中国为经济高速发展付出的环境代价,介绍了中国环境保护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突出成就,分析了中国面临的环境压力以及环境治理的艰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