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书库

完本状态
四川历史名人丛书·传记系列:杜甫传

四川历史名人丛书·传记系列:杜甫传

孙微

连载中· 24.50万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出生于仕宦之家,祖父杜审言是著名的大诗人。杜甫在人格境界和诗歌造诣两方面都达到了超凡入圣的程度,被誉为“诗圣”。杜诗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被誉为“诗史”。现存杜诗1400余首,有《杜工部集》。 本书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梳理和对杜甫诗歌的研究,再现了杜甫坎坷流离的一生。从中不难看出,杜甫倔傲的性格造成其仕途的不顺,加之当时战乱,民不聊生,使其长期处于颠沛状态,这或许也是成就杜甫伟大诗名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书不仅是一部全面记录杜甫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的通俗传记,而且作者还在充分吸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杜甫生平中的不少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因此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职场的逻辑

职场的逻辑

格总

连载中· 15.86万

5年前,我还在一家投资机构上班,工作并不轻松且出差频繁,一年有100 多天在飞机上。出差间隙的那么多的时间,我感觉不能白白浪费了,所以开了一个公众号,即“格总在人间”。

中华文明的开端:夏

中华文明的开端:夏

李学勤 郭志坤 张德文 陈雪良

连载中· 12.79万

《夏史》自“五帝时代”起,依次讲述了鲧、禹、启以下夏的建立、兴盛到衰亡的过程,然后介绍了夏代的政治体制、文明程度、礼制文化与民众生活,最后从文献与二里头遗址两个方面论证夏代历史的真实性。这本书详细地讲述了史书中记载的夏代的方方面面,将传世文献、考古发现和神话传说结合起来叙述,详细介绍了中华文明的礼仪之源。随文配有大量插图,全面、立体地呈现了夏朝这个最古老的朝代的历史面貌,兼具趣味性和学术性,适合入门阅读。

习惯逃避:你在害怕什么

习惯逃避:你在害怕什么

李国翠

连载中· 8.37万

你是不是这样的人: 每份工作都觉得不满,寄希望于“跳槽改变人生”,于是不停地换工作,可麻烦始终如影随形; 总有人把你的善良当成懦弱,把你的慈悲当成迟钝,你却只是默默忍受,还安慰自己宽容可贵; 遇到挫折,总以为换个环境,就能让一切变得顺利起来,可挫折总在下一个路口悄悄等着自己…… 习惯逃避的你,必须明白一个道理:麻烦不会因为你暂时逃避而凭空消失,只有学会刻意面对,你才能打开彻底明亮的人生。 本书从“逃避心理”的角度入手,找出我们在生活中习惯逃避的原因,让受困于逃避心理的人们,重拾自信,找到直面人生的勇气。

诗词里的中国:唐诗1

诗词里的中国:唐诗1

有书

连载中· 9.31万

《唐诗1》覆盖怀古、望月、羁旅、登高、边塞、田园、咏物、节日、送别、闺情10大生活场景,随时随地感知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囊括超30位唐代诗人界的翘楚、意见领袖,全方位了解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历史、政治、文化、生活。

愿你遍历山河,仍觉人间值得

愿你遍历山河,仍觉人间值得

林徽因

连载中· 6.65万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带人的艺术

带人的艺术

吉田幸弘

连载中· 5.08万

本书将为各位读者介绍如何将工作交给下属,让领导获得更多个人空间。这些都是基于我的实际体验以及我在其他公司举办演讲、调研活动时遇到的案例。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可以立刻实践的方法。

因为喜欢,可迎万难:张爱玲传

因为喜欢,可迎万难:张爱玲传

朱云乔

连载中· 10.78万

历史的唱片缓慢转动,唤起一段旧时光。彼时繁华的大上海,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从古旧的张家庭院里,走出一位遗世独立的女子。她眼神倔强,闪耀着光芒。

当你自律自控,才能又飒又爽

当你自律自控,才能又飒又爽

梁爽

连载中· 11.29万

借鉴人生宝藏心得,做到情绪上自律、行动上自控,你将达到“又飒又爽”的完美状态:心无挂碍,无所畏惧;自带高光,活得漂亮。 当你对自己的行为做到自律时,你会签收自律的馈赠,技能渐强,羽翼渐丰,继安全感到访后,幸福感也会来敲门,这样的生活才够“爽”。 当你对自己的情绪做到自控时,你不再咄咄逼人,更不会为难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少管别人的事,不管老天的事,这样的人生才够“飒”。 本书是梁爽继《当你又忙又美,何惧患得患失》之后的全新力作!一本书让你活出又飒又爽的姿态!告别憋屈、不自信和玻璃心!

别让爱情再流浪:三毛传

别让爱情再流浪:三毛传

朱云乔

连载中· 10.49万

远方的一切,是美好的乌托邦,充满爱与理想。我们总是习惯于伫立当下,期待、幻想、眺望。可很多人忘了,梦想的意义,是追寻,在路上。

刹那芳华,念念不忘:林徽因传

刹那芳华,念念不忘:林徽因传

朱云乔

连载中· 9.36万

历史承载了时间的记忆,记录着那些不曾随尘土而消逝的灵魂,反复咏叹着他们的爱与离别。

典籍里的中国:帝王将相

典籍里的中国:帝王将相

有书

连载中· 9.81万

君臣交手,波诡云谲,王朝命运的启示录。 在中国历代典籍中,对帝王和将相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今人或有借鉴可取之处,或有警示告诫之意。他们是毁誉参半的传奇帝王,他们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专情君主。他们尽心辅佐,他们沉迷伪装。帝王和将相身份有别,是经天纬地、互相成就的顶级搭档,是操纵人心、反目相杀的两面君臣。每一次对话,每一个决定,都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和王朝的命运。

一读就上瘾的心理学

一读就上瘾的心理学

有书编

连载中· 12.12万

面对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知识,很多读者都会被劝退,加之心理学流派众多,普通读者实在不知该从何处着手。 基于此,有书编著了这本《一读就上瘾的心理学》,从亲密关系、个人成长、人际关系3个维度串联起48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吊桥效应”“刺猬效应”“杜根定律”“鲁尼恩定律”…… 读完你会惊呼:明明是在围观喜闻乐见的生活案例,不知不觉却读懂了原本深奥的心理学!

解谜三星堆——开启中华文明之门

解谜三星堆——开启中华文明之门

范勇

连载中· 18.23万

《解谜三星堆——开启中华文明之门》结合近年来三星堆的研究成果,以考古出土的青铜面具、青铜人像、青铜神树、玉琮、玉璋、黄金面具等实物为依托,系统地描述了古蜀文明三星堆的全貌,对华夏文明与三星堆文明的关系做了解码似的揭示,并对三星堆文化中的大量未解之谜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勾勒出了三星堆文化的来龙去脉,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文明的紧密关系,以及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揭示了三星堆文化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独特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现实价值。

探寻第三极:西藏考古手记

探寻第三极:西藏考古手记

霍巍

连载中· 17.23万

本书是一部记录霍巍教授在“第三极”青藏高原开展考古发掘工作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考古手记。作为一本带领大众走进考古现场的通俗读物,本书收录了霍巍教授多年来在第三极考古工作中写下的数十篇随笔,以在青藏高原开展的重要考古工作和第一手田野考察资料为基础,生动记录了作者在发掘、调查以卡若、曲贡、藏王陵等为代表的西藏古文化遗址过程中的发现、感受和思考,是认识第三极文明的生动文本,展现了青藏高原繁盛多彩的古代文化,以及青藏高原诸多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图景。

司马相如传

司马相如传

许结

连载中· 18.35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诗词里的中国:李煜词传

诗词里的中国:李煜词传

白凝

连载中· 9.92万

《李煜词传》收录李煜58首词,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到李煜从国君到阶下囚的心境变化,纵览千年前南唐的繁华与落败。在《李煜词传》中,可以看到李煜身为国君,他体恤下属,关心百姓,却不擅长治国之道。身为词人,他开创词的新风,“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西南联大文学课

西南联大文学课

朱自清 等

连载中· 18.32万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丛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3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文学、历史、哲学三个方面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从中不但能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还可以在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师们在时代剧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 本书主题是“文学课”。书中收录了朱自清、游国恩、罗庸、萧涤非、闻一多、浦江清等六位先生的文章,涵盖朝代更替与文学古今之变的关系、《红楼梦》的创作动机等重要的文学话题,并按历史顺序分为五个部分,将先秦到清朝期间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作者及其思想层层罗列、细细分析,通过文学来展现西南联大包容、高质量、重基础的通识教育,进而展现西南联大卓越的学术风采,以及各位先生新颖、全面、前沿性十足的学术成果。

无敌兵马俑军团

无敌兵马俑军团

彭绪洛

连载中· 5.34万

赵逸飞看着手里闪着蓝光的“生命水”球,内心的狂喜达到了顶点。

不烦世事,满心欢喜

不烦世事,满心欢喜

老舍

连载中· 11.71万

从文学体裁上说,诗里有讽刺诗,戏剧里有讽刺剧,小说里有讽刺小说,都自成一格。曲艺里也有自成一格的讽刺文学,就是相声。此外,童话、神话、寓言和笑话里也都有或多或少的讽刺成分。可见讽刺在文学里确实占有重要地位。

亲爱的丫头3

亲爱的丫头3

柯继铭

连载中· 10.47万

《亲爱的丫头》和《亲爱的丫头2:愿你在这世间安然行走》接续出版以来,不少读过两册小书的朋友曾问:丫头怎么样了?

中国文明的起源

中国文明的起源

夏鼐

连载中· 5.82万

《中国文明的起源》是考古巨擘夏鼐对中国文明起源系统性研究的代表作,更是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之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全书分三部分。“中国考古学的回顾和展望”介绍了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以及各地所发现的文化遗址及其文化特征。“汉唐丝绸和丝绸之路”重点介绍了有关汉唐丝织品的考古发现,以及丝绸之路和其时的文化交流。“中国文明的起源”通过种种考古证据,阐释了中国文明的内生性,即全世界关注的中国文明是独立发展起来的文明,虽不是完全同外界隔离,但是在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这就解答了每个中国人关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追问和求索,同时对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产生重大的学术影响。

老子

老子

李耳

连载中· 3.84万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中国道家的主要经典。《老子》共5000余言,原分上下两篇,通常称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全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在书中,老子以其独有的视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发前人所未发,述前人所未述,并且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奠基之作。

上古神话与史话

上古神话与史话

吕伯攸

连载中· 4.34万

“故事中国”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述了《庄子》《孟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史记》《左传》《搜神记》《说苑》等经典作品中的故事,让小学生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能够直接接触中华文化传统经典著作,对于他们的文化积淀和日后的课堂学习都有显著价值。 《上古神话与史话》是从《太平御览》《帝王世纪》《搜神记》《博物志》等经典著作中撷取最精彩的篇章,以通俗的白话文将天地开辟、自然现象、物类来源、部落英雄传说、幽冥世界等上古神话讲给小读者。书中配插的大量图画,不仅仅是故事的插图,更是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名家画作或影响深远的传统中国风作品。因此这套“故事中国”是响应党中央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传统文化的优质读本。

诗词里的中国:李白诗传

诗词里的中国:李白诗传

叶何其

连载中· 11.85万

《李白诗传》收录近200首李白经典诗作,写尽李白一生经历。以李白一生行迹为主要线索,将李白在蜀中、安陆、东鲁、长安、当涂等地方的故事以及游历的经历串联起来,全方位展现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李白。在《李白诗传》中,我们可以看到李白不仅是那个有着天才之资的“谪仙人”,更是一个拥有着七情六欲的如你我一般的平凡之人。

学会学习实用锦囊

学会学习实用锦囊

帅科

连载中· 8.57万

猿辅导十余年教学、教研精华提炼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猿辅导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培育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这包括无数考取清北等名校的优秀学生,以及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的顶尖人才。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源于猿辅导的名师们精心传授的学科知识,还在于猿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推广的核心教育理念——“大概念”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倡导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获取学习能力。我们将这些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总结在《学会学习》这本书中,以飨读者。 培养孩子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 大学毕业并不是孩子学习的终点,想要成为“高成就”人才,更需要孩子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人。猿辅导的教学、教研团队持续学习国内外前沿的专业内容,结合众多学员的教学实践,在《学会学习》中给出了标准答案——引导孩子理解知识的本质,培养“会学习”的底层能力,打破知识间的壁垒,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做到一通百通。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培养出“成绩好”的孩子,更能培养出“会学习”的孩子。

诗经

诗经

孔丘

连载中· 11.26万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五千年的中华文 明光辉灿烂,硕果累累,对后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华夏儿女,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骄傲和自豪的。

愿怀温柔半两,换得从容一生

愿怀温柔半两,换得从容一生

朱自清

连载中· 12.79万

愿怀温柔半两,换得从容一生

搜神记神话、说苑故事

搜神记神话、说苑故事

吴克勤

连载中· 3.80万

这套“故事中国”是讲述《庄子》《孟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史记》《左传》《搜神记》《说苑》等经典作品中的故事的,让小学生们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就直接接触中华文化传统经典著作,对于他们文化积淀和日后的课堂学习都有显著的价值。《搜神记神话、说苑故事》就是从东晋干宝的《搜神记》、陶渊明的《搜神后记》,以及西汉刘向编撰的《说苑》中撷取最精彩的篇章,以通俗的白话文讲给青少年读者。书中配插的大量图画,不仅仅是故事的插图,更是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名家画作或影响深远的传统中国风。因此这套“故事中国”是响应党中央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传统文化的优质读本。

陈子昂传

陈子昂传

李宝山

连载中· 12.84万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初唐诗文革新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唐之诗祖”。少时驰侠使气,十七八岁方立志读书,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该览。年二十一,东入长安、洛阳两京,声名日显。年二十六,以进士对策高第,拜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 《陈子昂传》以时间为序,再现了陈子昂一生两度从军,两度下狱,年四十二即冤死狱中的人生经历;安人、恤刑、慎兵等政治主张;反对齐梁靡丽风气,提倡“风骨”“兴寄”等诗文理论、创作实践和文学成就。本书充分吸收学界前沿研究成果,对陈子昂生平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兼具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