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17章 高产粮作物

书名:我在大明当皇帝的日子作者名:一颗大白菜-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117更新时间:2022-08-02 09:14:48

朱由检安排了兵仗局的考试后就紧锣密鼓的开始对皇庄的田地和账目进行核查。朱由检派丁文明到黑水台召集墨家钜子和几位主事一起商讨清查皇庄田地和账目的具体计划,地点依旧选在太白楼。

朱由检率先说道:“在账目上,皇庄一共有田三万七千五百九十五顷四十六亩主要分布在直隶的顺天﹑保定﹑河间等地,去年一共收取粒银十一万两,这么算下来每亩地只收了不到一斗米的租子。”

“陛下,我派人查访过各地的皇庄,皇庄的佃农生活困苦不堪,经常食不果腹,北直隶一般地主家的佃租是五到六成,而皇庄的佃租高达七成,实在是骇人听闻。”外堂主事刘福通说道。

“这一定是那些管理皇庄的太监们相互勾结,盘剥百姓所致,他们欺上瞒下鱼肉乡里,苦了我皇庄里的老百姓了,所以我才想请诸位先生清查田庄账目,将这里面的蛀虫都揪出来,然后帮我再管理这些田庄,切莫再让皇庄里的佃户受苦了。”

“陛下仁慈,我墨家义不容辞,陛下打算以后如何管理这些皇庄,每年的佃租多少?”百里恪询问道。

“就按北直隶的最低标准收五成吧,如果是田地受灾减产则免租,优先保住佃户们的口粮,不能再让他们挨饿了。”

“去年我在广西游历时发现当地的人种植了一种叫玉蜀黍的农作物,对土壤环境的要求不高,具有很强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贫瘠性,我认为我们可以在收完小麦后再种一茬玉蜀黍,这样一块地可以收两季主粮了。”王福通建议道。

“不知这玉叔叔是何物?”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一种主粮叫这么奇怪的名字的,咋不叫王叔叔呢?这一下触及朱由检的知识盲区了。

“是一种海外传过来的农作物,其植株类似高粱,其果结于杆上。”

听了王福通的介绍朱由检恍然大悟,这不就是玉米么?也有的地方叫包谷或者叫棒子。

“不知这玉蜀黍产量如何?”朱由检询问道,在后世玉米的亩产1500至1800斤左右,但那是在良种和化肥的加持下才有的产量,明朝的玉米产量不可能会有这么高。

“当地人种植玉蜀黍已有60多年了,据我调查其亩产稳定在一石左右。”

明朝一石大约是120斤,在大明这个时期玉米的产量居然比小麦的产量还要低与后世的产量相差了10多倍。这差距有点大,或许可以通过改良种子提高产量。

“刘先生的提议甚好,我们可以先在皇庄实验。如果可行,那么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此事就由先生负责,若事成先生则活人无数功德无量。”

“谢陛下信任,此事我定当尽心尽力的办好,不辜负陛下的期望。我在福建试种过一种外来作物名叫番薯,此物产量颇丰,悉心照料下亩产可达数十石,不知可否在皇庄也试种此物?”

红薯么?当年我大清可是靠推广红薯养活了4亿人,这东西虽然味道不好也没什么营养但是产量很高啊,亩产3000斤以上。

在后世更是可以达到恐怖的亩产万斤。而且叶子可以当菜吃,藤可以喂猪,简直就是专门为拯救灾荒而生。

在闹灾荒的时候人在饿极了的情况下,草根树皮观音土都吃,到那个时候可是不会在意食物好不好吃有没有营养,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可以。

“种,当然可以种,只是可惜今年已经入秋已经错过播种时间了。等到来年割完小麦后,皇庄的土地三成种玉蜀黍,七成种植番薯。”

“陛下,这番薯产量是很高,但是它有两大缺点:

第一是极不耐储存,容易发芽和腐烂。

第二此物不能像米面一样当成主粮,久食容易伤胃腹胀腹痛,人也会变得面黄肌瘦容易生病。”

“此事无需担心,我知道有一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不知陛下的方法是什么?”刘福通迫切的想知道,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推广红薯种植就少了很多障碍了。

“把红薯切碎晒干,用水磨磨成粉,就可以,这种粉叫红薯淀粉可以长时间保存,长时间吃也不会伤胃了。100斤红薯可出粉20-30斤之间,剩下的渣子可以喂猪,闹饥荒的时候也可以供人食用。”

“陛下的红薯制淀粉法,解了我10年心结。有此方法就可以大规模推广红薯种植,不用担心红薯保存不当腐烂的问题了,天下的百姓从此又多了一条活路。”说完刘福通双脚跪地重重的磕了一个头。

刘福通字敬平河南人38岁,从小就经历过闹饥荒,吃过草根,啃过树皮,饿极了也吃过观音土,见过饿殍暴于野,见过易子而食的恐怖场面。

在逃荒的过程中父亲饿死了,母亲也饿死了,后来自己饿晕在路边,差点被同行的人煮了吃肉,最后被路过的墨家人救了下来。

从此之后便有一个信念在他心中生生扎下了根,那就是寻找到一种高产量的粮食作物,让天下的老百姓不在挨饿,人人都有饭吃,人人都能吃饱饭。

为此他开始四处游历,寻找高产的农作物。

苦心人天不负,10年前他在吕宋发现当地人种植番薯产量十分高,亩产高达3000斤以上,这就是他的梦寐以求的高产粮作物。

他有心想把番薯种带回国内种植但是遭到了红毛番反对,这种作物他们是严厉不准流传到大明的。

后来他想了个办法,将红薯藤绞于缆绳中骗过了红毛番,这才将红薯种带回大明。

海船在福建停靠,他就开始在福建试种红薯。经过不断的尝试他终于掌握了红薯的种植方法,种出的红薯也能达到亩产3000斤以上。只是红薯不耐保存容易发芽的问题,和长时间食用红薯带来副作用的问题他始终无法解决。

“刘先生这是何意,天下百姓亦是朕的子民,让他们能吃饱饭是我的责任,先生快快请起。”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总有一天我要让着天下的百姓再无饥馑之忧。老有所养,幼有所学,壮有所用,鳏寡孤独废疾者皆要有所养。”

“我等愿与陛下共勉之!”所有墨家人想朱由检躬身行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