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10章;用养生思维解读《论语》(乡党第十)

第10章;用养生思维解读《论语》(乡党第十)

书名:论语与养生作者名:嵩山奇石本章字数:6208更新时间:2021-06-22 02:23:32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君子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镶边,不用红色或紫色的布做平常在家穿的衣服。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一定要套在内衣外面。黑色的羔羊皮袍,配黑色的罩衣。白色的鹿皮袍,配白色的罩衣。黄色的狐皮袍,配黄色的罩衣。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得长一些,右边的袖子短一些。睡觉一定要有睡衣,要有一身半长。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坐垫。丧服期满,脱下丧服后,便佩带上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如果不是礼服,一定要加以剪裁。不穿着黑色的羔羊皮袍和戴着黑色的帽子去吊丧。每月初一,一定要穿着礼服去朝拜君主。

这段话是说君子的日常生活起居,第一句话现在人很难理解,不穿黑色镶边的衣服,在家不穿红色和紫色的衣服,为什么?从养生的角度看,红色让人容易兴奋,穿红色的睡衣不容易让人入睡,在家穿红色的衣服不利于养生。深青和深黑透红都是接近黑色,黑色是权威、冷酷、防御的象征,黑色镶边让人感觉紧张。

红色是一种具有较强刺激性的颜色,斗牛士在斗牛时就是用红色来刺激牛,让牛产生兴奋。研究表明:过多凝视红色影响视力,容易让人产生头晕目眩,红色对心脑血管患者更容易会造成伤害。

家居生活中要注重穿衣颜色和环境的协调,这样才能让人更健康。

右边的袖子短一些,是为了干活方便,人劳动主要靠右手。

睡觉穿睡衣,这个习惯现在很多人都没有,很多人还在争论该不该穿睡衣。睡衣质地柔和,穿着舒适,利于入眠。人在睡眠时,毛孔开放,易受风寒,睡后受凉容易伤风感冒,中、老年常见的肩周炎也与睡眠时肩部受寒有关。冠心病人受冷刺激后易发生心绞痛等症状,穿睡衣可有效地抵御风寒。穿睡衣有利于卫生,人在交往中会难免会带有病菌,而穿睡衣可以避免病菌感染。

齐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遏,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斋戒的时候一定会改变平时的饮食,起居也要改变。饮食追求吃的更加精细,吃肉追求更加细美。饭食变质馊臭,鱼烂肉腐败,不吃。饮食的颜色变了,不吃。饮食的味道变臭了,不吃。饮食的火候不当,不吃。不是正确的时候吃饭,不吃。切肉的方法不合法度,不吃。没有合适的酱,不吃。肉虽然吃的多,但是吃肉的分量要少于粮食的比例。喝酒没有定量,以不喝酒以后不失检点为好。买来的酒和干肉,不吃。吃饭不离开姜,但是也不多吃。

这段话是对孔子生活习惯的总结。很多人认为这段话在《论语》中显得无关紧要,甚至还有点多余。解释的人不愿多解释,出现了不同的解释也没有人在意,人们认为这些不是《论语》的重要内容。

养生首先要从饮食养生开始,没有科学的饮食方式,养生就无从谈起。这段话是对前人饮食养生经验的总结,是孔子饮食养生的研究成果,在《论语》中有非常独特的地位。

人们对这段话里面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厌字有不同的解释,孔子还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里面都有不厌,两个“不厌”的意思是基本一样的,不厌可以理解为追求。孔子追求饮食的精细是养生的需要,不是追求腐败的生活,恰恰相反,孔子是非常崇尚节俭的。

很多人喜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像梁山好汉一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是不养生的。古人说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是贬义词,说人不注重礼用这些词,也是婉转的批评那些不懂养生的人。

孔子要求食物要色、香、味俱全,颜色不好的不吃,变味的不吃,有臭味的不吃,特别是那些变质、变味的肉更不能吃。孔子的饮食思想对国人的饮食影响很大,主流社会遵守这样的饮食标准。国人对饮食的要求是色、香、味俱全,不同的人对香和味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色却是国人对饮食共同的要求,好吃的食物还要好看。西方人的一些分子料理、黑暗料理等等,在中国没有市场,国人不喜欢那些外观不美观的食物。

有人喜欢吃某些特殊臭味的食物,最流行的就是臭豆腐,到处都有臭豆腐在卖,贵州人还喜欢吃一种用小虾做的调料叫臭酸,味道和名字一样很臭,这种食物的安全性很难保证。食品腐败变质使食品中的主要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解,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素也受到大量的分解破坏和流失,营养价值降低,也可能对健康有害。腐败变质食品的微生物污染严重,增加了致病菌存在的机会,使一些致病细菌得以大量生长繁殖,人食用后会引起疾病。腐败变质的食物还可能引起食物中毒,例如霉变的甘蔗可引起急性中毒,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也会对人体造成慢性损害。

孔子对烹饪火候不到的饮食不吃,也就是不吃半生不熟的食物。国人有大致统一的生熟标准,去饭店吃饭不用给厨师交代,做出来的饭菜生熟都符合大致的标准。在西餐厅吃饭服务员会问你吃几成熟的牛排、几成熟的鸡蛋,这在中餐厅是不会发生的。国人喜欢吃熟食,特别是肉类,半生不熟的肉不卫生,动物体内的寄生虫、细菌等没有能杀死。旋毛虫病是由“旋毛线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在哺乳类动物间传播,半生不熟的肉带有没有被杀死的寄生虫,寄生虫会随着食物“游”到肠胃中,然后随着血液“游”到大脑、肺部等全身各地方,进而在那里“定居”,会对人体器官造成严重危害。

生鸡蛋有沙门氏菌污染的风险,还有抗酶蛋白和抗生物素蛋白两种有害物。会影响人体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产生精神倦怠、肌肉酸痛等症状。吃生鸡蛋还会使头发变白,生鸡蛋蛋白中含有极易被人体吸收的抗生物素蛋白质,导致黑色素生成减低,而缺乏黑色素便会使得毛发失去色泽,造成毛发变白。

孔子讲究按时吃饭,不到吃饭的时间不吃饭。现代人已经没有按时吃饭的习惯,想吃就吃,吃饭的时间太随意,没有按时吃饭的概念。现在的24小时餐厅越来越多,生意都很红火,不按时吃饭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常态。

不按时吃饭对健康的危害是很大,一:导致肥胖。长时间饥饿让人对食物非常渴望,饥不择食,往往是抓到什么就吃什么,热量过剩,热量转化为脂肪,易导致发胖。二:增加中风几率。晚饭吃得越晚中风几率越高。保证吃饭时间与睡觉间隔60~70分钟以上的人,发生中风的几率可降低66%。三:胃癌风险高。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很短,约每2~3天就要更新一次,更新过程一般在夜间胃肠休息时进行,如晚饭吃得太晚,胃肠得不到休息,胃黏膜便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增加胃癌风险。四:影响睡眠。胃肠被迫“加班”直接影响睡眠,导致入睡困难或多梦、浅眠甚至失眠等问题,时间久了让人无精打采,甚至导致记忆力衰退、神经衰弱等。五:结石病高发。进餐后4~5小时是人体的排钙高峰时段,晚餐吃得太晚,当排钙高峰到来时人们已经入睡,尿液不能及时排出,尿中大量的钙就会沉积下来,久而久之就形成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石。六:情绪失控。饥饿感容易让人情绪失控、遇事急躁,控制不住地想要吵架、训斥别人。七:易出事故。不及时吃饭可能导致低血糖,这对大脑功能损害很大,会使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犯错和出事故,开车容易诱发车祸。

孔子对酱非常重视,酱是餐桌上面的必需品。酱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是可有可无的调料,酱的养生作用现代人了解的远远不够,甚至有的人认为酱是不健康的食品。

食用最多的酱是用黄豆为原料做的酱,黄豆酱不仅营养丰富,在医药方面应用历史也很悠久。中医认为黄豆酱性味咸寒,归脾胃肾经,可以补中益气、开胃健脾、消食去腻。人肠胃功能不佳、食欲也不好,吃点黄豆酱烹调的菜肴可以补脾胃、助消化。

研究发现黄豆酱含有丰富的磷脂、胆碱,有健脑作用,还能促进肠蠕动、增进食欲。黄豆酱富含优质蛋白质,不仅可以增加菜的营养,还能让菜更美味。黄豆酱富含亚油酸,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黄豆酱中的脂肪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大豆磷脂,可以健脑和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孔子对吃肉是有严格要求,吃肉的量少于素食的摄入量,不让肉食占据饮食的主角,肉食什么时间都是餐桌上面的配角。肉食含有大量蛋白质,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摄入人体后,人体的肾脏是个“过滤器”,它专门处理体内那些由食物蛋白质产生的代谢废物。高蛋白质食物吃得越多,代谢废物也会越多,肾脏的工作量也就越大。一般成年人过30岁以后,每增长一岁,其肾脏功能就会稍有递减。

过量吃肉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会让肾脏加倍工作,这对健康的年轻人或许没有问题;但对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的患者,以及肾功能已经减退的老年人来说,这样的饮食习惯会缩短其肾脏的寿命。高蛋白饮食会加速体内的钙在尿中的排泄,进而引起骨质疏松。长期过多吃瘦肉或其他高蛋白食品时,体内也会产生过多的尿酸,容易引发痛风,还可能引起泌尿系结石。

现在大多数人的饮食都不符合少肉多素的饮食方式,在微信朋友圈经常看到有人在嗮餐桌上的菜,大多都是肉食多,素菜少。人们把不健康的饮食拿出炫耀,一种可能是他不知道什么是健康饮食,另一种是人们的饮食观念不正确,饮食的好坏是按照价格计算的,不是按照养生为标准,这是社会的问题。吃不健康的饮食怎么身体能健康,现在人的养生知识学习的少,执行力更差,大多数人的养生只是口头说说,没有付诸行动。

孔子对姜特别钟爱,姜也是孔子在《论语》中唯一提到的要经常吃的蔬菜。姜在中国是一个奇特的存在,中医离不开姜,一半的中医药方都含有姜;中餐更是离不开姜,绝大多数菜的佐料都有姜。

民间利用姜治病的偏方数不胜数。科学证明姜有六大保健功效:一,抗氧化、抑制肿瘤。二,开胃健脾、促进食欲。三,杀菌解毒。四,防晕车、止恶心呕吐。五,促进血液循环、驱寒邪。六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

佛教戒荤腥,荤包括葱、蒜、香菜、韭菜、洋葱,腥是指所有肉类。人们一般会把姜列为辛辣类食物,佛教的戒律中禁吃辛辣食物,但是姜不在禁止之列。姜就是传说中的还魂草,难怪孔子如此重视姜的养生作用。不撤姜食不多食是孔子的养生之道,每天都要吃点姜,姜虽好也不能多吃,再好的食物吃多了对健康都是有害的。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助祭与公家,所得的祭肉不过夜就分下去。祭肉存放不超过三天,如果超过三天,就不吃了。

孔子对饮食安全的认真感觉有点苛刻。祭祀杀的肉必须当天分完,不隔夜,放三天的肉就不吃了,这在没有冰箱的时代是最好的方法。现在有冰箱,什么东西都喜欢冷藏保存,认为肉放在冰箱里就可以随便存放,有的存放几个月的时间甚至更长,食品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食不言,寝不语。

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不说话。

吃饭的时候说话容易让食物进入鼻腔,这个很多人都理解。和尚在吃饭的时候不允许说话,在饭前诵经,吃饭的时候不能发出一点的声音,有专门的人监督执行,这是非常养生的饮食习惯。

睡觉的时候不说话,很多人就不理解,对孔子的这句话不以为然。人体内运行的气也像水一样,躺下的时候气会更多的流向头部,说话多会损伤人体的气,第二天会浑身无力。躺下以后避免说话对健康有益,是养生的生活习惯。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季康子给孔子送来药,孔子拜一下,把药收下。说:我还不了解药性,不敢吃。

康子给孔子送药,孔子还能拜,说明孔子没有多大病,康子送的药应该是补药。《论语》没有记载孔子研究中医、中药的文字,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对中药是有一定研究的。为了养生需要孔子去研究中药的药性是完全必要的。

现代人了解的医学知识大多是来自医疗广告,很多是片面的。医疗广告来自药厂和医疗机构,药厂、医药机构为了经济利益会误导人们一些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医疗健康知识,诱导人们购买他们的药品、保健品和医疗服务。

有人认为有钱可以买来健康,相信保健品能带来健康,恰恰相反,很多富人吃了更多保健品,反而寿命更短,金钱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健康。现在人嘲笑古人吃丹药中毒而死,现在人吃的保健品很多也会被后人嘲笑。现在很多人都在吃的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直销保健品,例如蛋白质也做成蛋白质粉,各种食物里面都含有,能有什么养生效果没有人能说清楚。

许多人听了广告里面说什么药好就吃什么,什么保健品好就吃什么保健品,自己没有去研究过这个产品是否适合自己。很多数疾病是吃出来的,吃了不该吃的药和保健品,危害更大。对自己的身体不了解,对补药的药性也不了解,盲目相信广告里面的虚假宣传,相信那些为了利益为药品代言的“专家”,花钱摧残自己的健康。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孔子学习。

寝不尸,居不容。

这句话通行的解释是:睡觉的时候不宜直挺的像尸体,在家不要还保持严肃的表情。

这句话重点需要解释的是“尸”字,尸不能简单的解释为尸体,尸字更多的意思应该是僵硬的意思,以前的尸字有两个,尸体的尸字下面还有一个死字,现在把这两个尸字合并,很容易产生歧义。《书经》有句道:“太康尸位。”“尸位”就是源出于此,用来比喻一个占据有职位而没有做工作的人。尸位素餐是个大家熟悉的成语,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素餐:白吃饭,也有时用以自谦,表示没有做出什么成就。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尸位素餐用来比喻有职位而没有工作做的人,古代祭礼中的一个人代表神像端坐一动不动,祭礼中的尸,只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动作。需要说明的是,《书经》就是《尚书》,《尚书》为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选出100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自己教学的教材。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尚书》中的“太康尸位”的尸字和《论语》中的“寝不尸”尸字意思接近,更符合孔子的本意。

寝不尸的尸字解释为一动不动更合适。从养生的角度解释这句话就是:睡觉要不断的变换姿势,不要一动不动,不要从开始睡觉到起床一个姿势,这样不利与养生;在家要保持愉悦的表情,让家人开心,家人才能更健康。

从中医的角度看,湿气是人体普遍存在的,因为人体的主要成分是水,有句话说:十人九湿。水性就下,湿类于水,其质重浊,故湿邪有下趋之势,易于伤及人体下部。睡觉不动容易造成湿气在人体某个部位的沉积,形成疾病。有的人头一天还是好好的,因为晚上睡觉一直用一个姿势不动,就会得了中风,一边的身体感觉麻木,严重的甚至不会动了。

居不容,这句话有的版本写的是“居不客”,客人都是穿的整整齐齐,不苟言笑,我们在别人家总是没有在自己家随便,要注意礼节和影响,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在自己家可以穿拖鞋、穿睡衣,在别人家就不可以。

不管是客还是容,都可以理解为在家居生活中不要太拘束、太严肃,要穿的宽松,心情愉悦。

在《论语.述尔》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译文:孔子闲居之日,整齐而又舒和。

孔子出门参加各种活动都要穿的整齐,符合礼,在家穿着舒服符合养生的要求。

用养生思维来解读《论语》,里面的很多难点、疑点都迎刃而解,许多的观点都顺理成章。不用养生思维来解读《论语》,里面的许多文字不好解释,特别是这一章,记载孔子的一些生活细节,有人把这作为孔子的缺点来批判。还由此得出了结论:人无完人,孔子也是有缺点的。

孔子被尊称为圣人,一定有常人不能理解的高明之处,人们不能完全理解孔子的思想也是正常的。《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能流传下来的每一个文字都不会是没有意义的。不能用世俗的思想去评价经典,也不能按普通人的思路解读经典,要从多个角度来解读经典,才能更加全面的理解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