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7章 成长的渺小与伟大

第7章 成长的渺小与伟大

书名:一个人,也可以活成千军万马作者名:凌峰本章字数:9022更新时间:2021-06-22 01:45:31

我留在大城市,也不是因为什么梦想

我的老家在东北一个偏远的小城市,从上大学开始在外地求学,由于回家不太方便,一年最多就回去两次。但是每次回家,我都会对家有不一样的感觉。

今年国庆节,是我今年自春节之后第一次回家。晚上,我在家里早早吃过晚饭,实在无所事事,就想约朋友出来聊天,可是还在营业的店除了烧烤摊就是KTV了,最后只好到朋友家里打麻将。

没错,这就是我回家后最常进行的娱乐活动。所以每当我有回老家生活的念头时,都不免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家乡连一个二十四小时营业的书店都没有,回家真的能适应吗?”到现在我给自己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所以这件事情一直没有落实。

毕竟在北京的时候,不管是失眠还是无聊,都可以找到想要做的事和想要去的场所消磨时间。再不济,在夜晚比白天更热闹的三里屯和五道口街头,你都能找到一群在夜里出没,和自己一样不想结束今天生活的人。

也许我更想生活在大城市,是因为热闹。

回家的第二天,按原计划我请一个老朋友吃饭,但是很尴尬的是,我没带钱。在北京我已经养成了拿起手机就出门的习惯,打车、吃饭、看电影,甚至在三里屯的路边买包烟都能扫码付款,好像身边的一切都在倡导无现金消费。忽然回到家乡,我理所当然地身上一点儿现金都没有。

可是在结账时,我被告知不能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我说那刷卡吧,服务员又告诉我没有POS机。朋友见场面尴尬,抢着买了单说:“你难得回来一次,就当我给你接风了。”之后我想把钱给他,他说什么也不要。回家的路上他告诉我,家里这边线上支付还没有普及,很少有人会用第三方软件付款。

也许我更想生活在大城市,是因为方便。

因为城市很小,人与人之间的相识度变得很高。正所谓“有人好办事”,很多事情其实不需要付出什么努力,只要有熟人在全都很简单。托人和送礼都是待人接物的一道重要程序,找工作也一样。

和老妈聊天的时候提起一些亲戚朋友,便问一问他们都在干什么。老妈说:“你三叔家的孩子今年毕业,在家等着呢。”我开始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还没完全明白,毕业了不去找工作,在等,等什么?

老妈可能看我一脸疑惑,便跟我说:“他舅舅不是在××当领导吗?可以帮忙安排工作。”我才知道原来他是在等家里人给他找工作。

老妈接着开始劝我说:“你也回来算了。现在你爸单位统一考试,你肯定能考上的。虽然没你现在挣得多,可每天上班很清闲,不想去就不去,哪儿像你现在每天下班那么晚。”

也许我更想生活在大城市,是因为被需要着。

留在家里的朋友基本都开车上下班,很多已经结婚生子,聊天的话题从不着边际的吃喝玩乐慢慢转移到了下一代身上,朋友聚会也需要早点儿回家,不能参加下一场。

有时候我也很羡慕他们,比我们早很多年完成了很多人生大事。他们心有牵挂,稳定安逸地过着幸福生活。相比之下,我们几个远走他乡的单身男女还处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可能会跳槽,可能会分手,可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谁知道呢?

也许我更想生活在大城市,是因为未知的惊喜。

但我的确从心底爱着我的家乡,这里有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读过的每一所学校,甚至我熟悉家里的每一条街道。我能清楚地记得哪一条街有我喜欢吃的蛋糕,整个城市都是记忆的味道。

不离故土更让人心安,离开家的日子,我很想念这里,可我还是想要回到大城市里生活。我现在在北京,也许明年会去上海,去深圳,会不会留在北京很久我也不知道。

有的人梦想在北京一夜成名,有的人梦想创业自己当CEO。很多人都说,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都是有梦想的年轻人。但是我仔细想了想,我真的没有什么梦想。我不喜欢制定目标,我不喜欢人生规划,我留在这里是因为方便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你时时刻刻被生活需要着。

你的公司需要你认真工作,你的伴侣需要你一起打拼,未来的你需要你不断前进,你会从生活中体会到强烈的被需要的感觉,与你相关的一切人和事都不允许你懈怠。所以,相比既定的生活,我更喜欢自己为自己做决定。不管对错好坏,每一个决定都会让你对自己的认识变得更深刻。不满足于现状的时候,就是需要充实自己,向前迈进一步的时候。虽然毕业很多年了,可我一直在考虑出国留学,因为我深知世界还很大,我不想停住脚步。

家里的朋友分为两派:一部分羡慕在外的我们生活得更丰富,表示他们其实也想出来试试;另一部分劝我们回家,找份稳定的工作,早点儿结束在外面的奔波。他们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因为只有最好的朋友才会放弃寒暄和客套,真心地替对方考虑。

两种生活我都想要,可无奈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一定要做一个选择,选一个更积极的方式去活。

说实话,我真的不知道未来我要干什么,甚至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可能我会遇到更好的机会,跳槽到了别的公司,可能过几年我会回家帮家里人一起开店,可能十年后我还是和现在一样,还在为年底的KPI苦恼着,可能下个月我就辞掉了工作,在家里写稿播音。谁知道呢?但至少现在的我充实而快乐地被需要着。

我没有什么梦想,但我还是会在大城市继续生活,在这里继续体验被需要的满足感,体验那些短暂的快乐。

成长是一场伤筋动骨的痛

成长像是一场非匀速的物理运动,有的人在前进的过程中逐渐积累沉淀,也有的人在一夜间突然长大。

成长是一个人可以勇敢地面对很多曾经不敢面对的事。前段时间我总是胃疼,一开始觉得是老毛病,也没在意,就想着调整一下饮食应该就好了。直到前天晚上我上厕所的时候发现好像有一点儿便血。当时已经是深夜了,我决定先休息,第二天早起去医院。然而那天晚上我一夜没合眼,也不是难受,也不是害怕,就是多多少少觉得有一点儿孤单。

第二天一大早我赶到医院,一个人挂号,付款,预约,明明困到不行却还得不停地跑上跑下。看了几个不同的科室之后,医生让我做胃镜检查,怀疑是胃出血。

我很小的时候做过一次胃镜,到现在我都记得那有多痛苦,所以坚持要打麻药做无痛胃镜。由于无痛胃镜需要全身麻醉,但我是一个人去的医院,出于风险考虑医生拒绝给我打麻药。僵持无果后,我翻了半天手机,又实在不想麻烦别人,只好给脆脆打电话。他刚好还没出门上班,很快就到医院来陪我了。胃镜检查一个小时后渐渐退麻,医生告诉我是胃溃疡导致了轻微胃出血,必须注意饮食,注意休息,不能喝酒。

脆脆把我送回家后去上班了,我一个人在家却并没有多难过,整个人异常平静。我看了看时间,想起大夫说两小时之后就能吃饭了,饭后还要记得吃药。

其实我是一个很典型的巨蟹座人,是一个需要陪伴的人。我讨厌一个人吃饭,无法一个人逛街,从没有一个人看过电影。在巨蟹座的设定中这些都是至少两个人才能完成的事,这些场合也不适合一个人出现。

如果是前几年,我应该是无法一个人走进医院的,我会用孤独、自怜等一切伤春悲秋的词来形容自己。但现在我不会了,我甚至在做很多事之前都给自己做了最坏的打算,不让自己在知道结果的时候表现得太难看。

时间在前进,岁月在后退。你看,不知不觉中你就长大了。

蔡康永说过:“长大本来就是一件扫兴的事情啊。”小时候,我们渴望着长大。因为觉得长大了爸爸妈妈就不会对我们唠叨了,就可以逃脱爸爸妈妈的掌控,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可是,长大后我才忽然发现,对于不能陪在爸妈身边这件事我感到非常愧疚,也非常害怕。我害怕他们有一天离开我的世界,害怕距离让我无法在他们需要我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面前。而这些生活中所有的压力和想要逃避的现实,也都是成长带给我们的结果 。

一天深夜,我突然接到一个看不出归属地的电话,怀着疑惑的心情我还是接了。接通后,小博在电话里给我讲了她下午遭遇的事情。

这时她一个人在英国出差,下午坐车去机场的时候包被偷走了,最重要的护照、文件、手机全都丢了。她有个习惯,可以记得所有熟悉的朋友的电话号码,她把电话打到我这里,虽然她逻辑清晰地跟我讲了需要我帮忙的地方,但我还是能听出来她刚刚哭过,而且应该哭了很久。后来她告诉我当时她无助极了,又不敢打电话给爸妈,因为他们肯定会因为担心乱了手脚,而且他们什么也不能做,求助电话只会徒增他们的负担。

那天她错过了回国的航班,不得不临时买了一部手机,报警,去大使馆,然后重新买回国的机票。

等她回来后,我们见面一起吃饭,我问她:“当时你什么心情啊?”

她说:“只有害怕,其他什么心情都没有。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要处理这么多事情,我当时甚至连自己的护照号码都想不起来,就只知道哭,有一种小时候被老妈骂,一边哭一边写作业的感觉。但是我也深刻地知道哭一点儿用都没有,要赶紧解决问题,并且只有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不知道为什么,我哭的时候就是说不出英语,当时就觉得特别无助。我哭了大概十分钟吧,就开始拼尽全力地在脑海里搜索你们的电话号码,多亏你号码好记,还是个夜猫子。听到你声音的时候就踏实多了,顿时觉得回家有望!”回来以后她一直对我们说,“出国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护照,就像保护你的生命一样!”

这是她第一次一个人去国外出差。一个人在异国他乡遭遇这样的事,难以想象她会有多慌张。但是她一个弱小的妹子还是冷静地解决了,这应该就叫作成长吧。

那天她发了一条微博:“如果长大这件事可以像飞机延误一样,下一场暴雨就可以晚一点儿来,我们会更从容不迫还是慌不择路呢?”我想,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一定是前者。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当你发现自己能控制情绪的时候,是成长,也是悲伤。”成长在于你更能体面地处理事情,对待他人,悲伤在于曾经的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在时间的磨砺中,你收起年少时的张扬跋扈,褪去青涩,内心变得柔软温和。在时间的洪流中,你学着慢慢去接近这个曾经对你来说遥不可及的世界。你慢慢改变着自己,你希望自己起码不要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类人。在不知不觉中,你长大了,成熟了。你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痛苦的或难忘的。这些经历都将成为你的阅历,都是让你变成更好的自己的理由。

时间催促你长大,让你学会接受,学会坚强。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学会了感恩,懂得了珍惜。你坦然、从容、不动声色地看这世界的起伏,看云起云落的变迁。你风轻云淡,清静明朗。你坚强勇敢,不会被这一路的荆棘所伤。你赤手空拳,但你并非单枪匹马。直到最后你才明白,成长是一件伤筋动骨的事,而痊愈的时间可不只百天那么短。

浮躁世界下的梦想与需要

最近我经常感到十分焦虑,原因无非是计划好的事临时发生变故,然后紧张一切既定的事情没有进展,不想打破原有的时间规划。

我也重新审视了一下从前的那个我,现在的我与之相比,有成熟,有懂事,不免也有一丝浮躁。现在的一切都讲究“速食主义”,讲求速度,很多事都能用速度快、质量高来判定结果的优劣。这些时常会让我陷入自我怀疑与否定的恶性循环,让我怀疑坚持的意义。但仿佛也是这些成就了一个现在的我,让我对所面对的浮躁世界保持适当的距离,给自己在快节奏中寻找一些慢生活。

我曾在网上看到这句话:“这世间所有的坚持都是因为热爱。”但前几天在朋友圈我又看到一位大学时期的老师这样写:“若年轻,用热爱来坚持,这又是一份斗志;置于不惑之年,那份温度正在慢慢散去,坚持的理由或许只是因为需要。”

“需要”二字让我觉得十分贴切。当我们成长到需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时,好像不再会给自己设立一些无法照进现实的梦想。很多时候我们的热爱源于生活需要我们这样,而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生活。

总会有人问我:“是什么让你坚持做电台这么久?”我一开始的答案是爱好,是习惯,是分享,但时间久了答案就变成了需要。

那是繁忙生活中寻求放松的一种需要,是排解压力苦闷的一种需要,是听众的一种需要,是自我救赎的一种需要。录音的时间可以让我暂时与这个浮躁的时代告别,就像我周末把自己放在书店一样,暂时忘记时间,忘记自己的身份,让高速旋转的生活轮盘慢下来。

刚刚毕业的时候我跟生活在北京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需要每天挤地铁上下班。高峰时一方面要让自己有一个可以立足的小小空间,一方面要提防自己的背包。等你终于能够站稳的时候,你又要时刻注意自己是否坐过了站。等最终下了车,才能长出一口气。那时候我觉得这条出行的路跟自己的生活很像,一路往前走着,一路彷徨着。

今年冬天的一个早上,我出差赶高铁,坐在出租车里看着前方堵着的车辆,一边紧张地看着手表,一边探头去看前面排队的车队还有多长,这时车窗外闪过的一幕让我难过了好久。

那个地方离北京南站不远,那天有几十个背着大包小裹的工人在那里谋生。一个绿灯变过来,他们突然开始朝一个方向奔跑,我当时很好奇他们在跑什么,望过去发现是有活儿来了。看他们的年纪大概都在五十岁左右,头发半白,想想应该比我父母还要年长一些。正想着这些,只见奔跑中有一个老伯突然摔倒了,虽然冬天里人们穿着厚实,稍有些笨重,但是他一下子就站了起来,检查了一下身上的行李,也不顾身上的土和歪掉的大背包,紧跟着就跑进了人流中。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很心酸,也许是迫于家庭的重担,也许是想为儿女减轻负担,也许,只是生活需要他们这么做吧。

北方的冬天早上还是那么冷,天亮得那么晚,路灯还没熄灭的时候,忙碌在街边的早餐铺都让我觉得,这种需要也让我们活得坚定而充满希望。

在我刚上大二那年,L同学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当时的大学生活,决定在高中毕业一年多之后回高三复读。理由是因为高考发挥失常,他自己很失望,家里人和老师也很失望,就随便报考了学校,随便选了个爸妈推荐的专业。一年的大学生活让他意识到,这不是他想要的,不是他需要的,更不是他该要的。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目标,所以决定要再拼一次。这一次一切要听自己的,这一次要尽全力。

他退学前问我:“你觉得现在还来得及吗?”看到他这么坚定,我只对他说了一句:“加油,你一定可以的。”那年夏天,我们果然听到了他成功的消息。

我们九零后这一代,一直被称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从小见证了很多改变,也被寄予了很多父辈的期望。父母把很多当年不能实现的梦想寄托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以至于我们长大的过程中一直被拿来比较。小时候比谁的成绩好,大学时比谁的学校好、专业好,工作时比谁的公司好、收入高,成家了比谁嫁得好、娶得好。作为一路被比大的我们来说,身边的一切都在无声地告诉你,要努力学习考名牌大学,学热门专业,毕业了要去知名公司,谈恋爱要先看看硬件条件。

其实我很理解父母那一代人的感受,面对快速改变的世界,有些事他们永远无法再重来一遍,他们只能把对生活的热爱放在我们身上。这种热爱是一种需要,是为了自己的儿女生活得更好的一种需要。但我们逐渐长大成熟,我们要过怎样的生活应该取决于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而不是外界的需要。

世界在变化,我们也一样,但不要忘记自己在这个浮躁世界里的梦想,也要记得给自己紧绷的生活留有放松的一角。

所以,有时间就去爱吧,就像从未受过伤一样。纵使我们再伤痕累累,只要我们还活着就一定会碰到对的人,来医好一切伤疤,而且不留难看的痂。

去跳舞吧,就像所有人都在欣赏你一样。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大大的舞台,想完成最好的表演,就要倾尽全力,自由而热烈。

去生活吧,就像今天就是世界末日一样。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保证今天的自己不留遗憾,不负遇见。

慢点儿走吧,别忘记了自己的梦想,别忽视了自己的需要。这个世界已经够浮躁了,就别再让这个浮躁的世界影响自己了。

租来的房子里别过租来的生活

新博上个月又搬家了,这是他来北京后第四次搬家。我们同一年从大学毕业,因为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毕业后的第一年曾合租过,后来因为各自的工作原因分开了,但我们一直是很聊得来的朋友,没有断了联系。

他搬家那天我过去帮忙,一进门被吓了一跳:“嚯,你怎么这么多东西啊?”只见门口摞着六个大纸箱,他手里还拿着胶带正在用力地封住第七个箱子,见我进来了连口水也没让我喝就喊道:“快来帮我把那些杯子、盘子和易碎的粘起来,快点儿,快点儿,搬家公司的车要来了。”我赶紧动手帮忙,终于在搬家货车来之前打包好了行李。

我们来北京快四年了,随行的行李也从刚来时的一个行李箱,变成了现在的一车。车上的一切都是时间的痕迹,这些行李见证了我们在这座城市里一步步扎下的根。

可这些年,增加的不只是行李,还有房租。房租在北漂人的支出中,永远占据着很高的比例。我爸妈到现在都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可以拿出自己一半的收入去租房子。我们每搬一次家,房租都会变得更贵,甚至不用搬家,每年的房租也在水涨船高。三个月交一次房租的时候,如果正巧还赶上没发工资的话,就要体验一下抽筋扒皮般的疼了。

新博跟我一样大,从外交学院毕业后,在知名外企上班,最近一直在国外出差,深夜经常在朋友圈看见他被时差折磨。

“你怎么又搬家啊?”我问他。

“这不是今年换了工作,想离公司近点儿,还想换个大点儿的房子吗?之前那个总觉得空间有点儿不够用。”

“又换大的,你这是涨薪了啊?”

“哪有那么好的事?这次搬完家,我又要闭关好久,不能出来玩了。”

像我们这样的北漂太多了。我们看起来有着不错的收入,出入北京最繁华地段的高档写字楼。可同时,我们也一边焦虑着马上以“三”开头的年纪,一边盘算着下个季度的房租钱该存出来了。

经常有老家的同学说:“真羡慕你们啊,每天十点多才去上班,福利待遇那么好,每个月还可以赚那么多钱。”可就是这样外表光鲜亮丽的我们,这些年下来,却还是没什么存款,连房子都是租的。相比之下那些在老家的同学们,尽管收入不高,可能一个月的工资只够付在北京的一个月房租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车有房,很多都已经结婚生子了。就算是用家里的钱,但大家都有实实在在握在手里的东西,小日子过得有模有样。

我最近经常跟新博念叨一件事,就是毕业之后自己没有在老家买房。现在房子限购,而且价格涨得很快,如果当时买了,说不定现在能卖出个北京房子的首付钱。

每次我跟他说这件事,他都会问我:“你在老家买房子干吗?你能回去住吗?”

“这都说不准啊,搞不好哪天我也逃离北上广了。”

“得了吧,现在让你回老家上班,一个月赚三四千块,每天两点一线,你愿意回去?你家那儿冬天多冷啊,晚上八点马路上都没人了,下班后连娱乐活动都没有,你还不得天天窝在家里,更别说给自己充电了。”他每次都说得头头是道,好像他去过我老家一样。

不过,他的话也没错。在外上学和工作了这几年后,我们真的很难回到家里的小城市了。从我们选择了在外打拼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已经放弃掉安逸的生活了。不是说家里不好,只是不想过早地去享受家里的那份好。

上周末,新博约我们去他家开“暖房趴”。没想到,房子跟我上次去的时候已经变得完全不一样了。他把房东的旧家具基本全都换了一遍,摆放的位置也来了一个乾坤大挪移。

客厅里换上了暖色的壁纸,添了一个古香古色的书架,桌子上铺了一张亚麻白布,当作拍照的背景。卧室里重新铺了地毯,在窗前的角落里摆了一个小沙发和一些绿色植物,墙上挂了一些抽象艺术照。新博还换掉了屋子里所有的灯,就连另一间次卧也换了一张大床,精心打理了一番。

“你找到室友了啊?”我参观完次卧问他。

“没,我这次收拾完,把这间房挂到短租上面了。每个月能遇到很多不同的租客,听他们说一些天南地北的故事,一些我们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挺有意思的。”

“你不还是租的房子,干吗买这么多东西?下次搬家估计要两辆车了。”

“家具大部分都是二手淘来的啦,也不贵。再说就算房子是租的,但我不能在出租房里过租来的生活吧?”

对于租房的选择上,我们的出发点确实不太一样。我对房子的要求就是最基本的干净、宽敞,装修风格最好是性冷淡风,只要实用就够了。我并不愿在租的房子上投入太多的精力。本着“断舍离”的原则,自己长时间不用的东西都送给了需要的人,所以房间里都是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因为,我一直有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我要在北京买房。因为我特别讨厌搬家,搬家会给我一种居无定所的感觉,我总觉得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更踏实。

但新博不一样,他总是在租来的房子里折腾,并且乐此不疲。甚至愿意花上一整天为短租的房间挑选一个沙发或一块地毯,只为了能给租客一个更好的居住体验。他说:“一般租客就只住两三天,我不想让他们有租房的感觉,所以不仅屋子得整理得温馨点儿,如果他们愿意的话我还会陪他们聊天。”

有个朋友经常说:“我可不想租一辈子房,这太不划算了。”每当这个时候新博都会反问他:“租房有什么不好啊?你看国外很多一家人住的别墅都是租的啊。房子是租的还是买的真的无所谓,那就是一个住所而已。就算你买了房子,有天你也可能会换啊。住得好一点儿,就是对自己好一点儿,哪里需要跟自己讲究划不划算的道理?”

在北京这三年多,我们最常讨论的话题是:我们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讨论了这么久,我们也没有个最终的结论。但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在这个归属感不那么强的城市里过得更好。

很多人说,工作两年之后的年轻人很容易陷入对于工作的焦虑,看不清工作的方向。我们也一样。我们离开公司的时间差不多,他一边找工作一边复习,准备出国留学的GMAT考试。他说:“既然看不到工作的目标,那就去上学吧,充实自己总是没错的。保持学习的状态才能让自己的大脑老得不那么快。”虽然最后因为种种原因他没有去留学,但他一直不断地让自己保持着积极吸收知识的状态,让自己在处理更多棘手的事时能够得心应手。

那天的“暖房趴”,我是最后一个走的。我在沙发上看电视,他在一旁浇花,他问我:“凌峰,你喜欢北京吗?”

“说不上来喜不喜欢吧,只是觉得在这里生活习惯了。这里有我学生时代结束后的朋友、人脉、工作,与其说喜欢这里,倒不如说我离不开这里。”

“我也不喜欢北京,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离开。”

“我之前给自己定过一个期限,如果三十岁时我在北京买不了房,我就离开这里。”

“你怎么还是那么想买房啊?”

“我总觉得,房产证能给我一定的安全感。虽然只有七十年的产权,但是至少它目前是属于我的。在拥有它的很多年里,我不用到处找房,早上醒来就能有明确的归属感。对,我觉得房子能给我归属感。”

“其实也不一定,你不也觉得我家里现在挺温馨的吗?虽然我们现在的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生活是我们自己的。我们有百分之百的掌控权把生活过成我们想要的样子,我们不能因为房子是租来的就把生活过得潦草。要认真对待生活,毕竟我们大部分时间都要在这间出租屋里面度过。”说着,他拿了几盆吊兰给我,“这个给你拿回家去。你家太没有生命的气息了,每次去我都觉得死气沉沉的。千万别在租来的房子里过租来的生活。”

当我在家里添置了一些绿植后,不知道是不是光合作用的原因,好像整个屋子都变得更明亮了。

我最近想了想,决定跟房东续三年的租房合同,在家里折腾出一个录音的空间来。既然租房是我们不得不选择的居住方式,那我们确实应该让自己过得更像自己。